•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常务主席单位|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登“風”造“基”

    2025-10-27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兄弟們再加把勁,仔細察看最後一個機位各項指標!”9月的天山北麓,寒風已初顯凜冽。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新疆木壘風電專案專案生產經理張河宇盯著眼前正在吊裝的葉輪,思緒拉回半年前那個風雪交織的春天,那是他與團隊用105天鑄就的“木壘奇跡”。

    3月的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四十個井子,凍土未消,積雪初融。淩晨的風像刀子一樣刮過工地,張河宇和同事們卻早已守在32號機位旁。“控制好混凝土溫度,保溫材料全部準備好!”他嘶啞著嗓子喊道。這是標段三的首颱風機基礎澆注,成敗關乎全局。

    “風機基礎是風場的‘根’,根紮得不穩,一切免談。”張河宇介紹道。這些深埋地下的巨型基礎,將承載起120米高、重達300多噸的風機機組,在未來的多年裏迎戰戈壁的極端風沙與嚴寒。最大直徑24.2米、深達約4.8米的“巨碗”式基礎,需一次性連續澆注近千立方混凝土,內部縱橫交錯著上百噸鋼筋,“任何的振搗不到位,都可能影響基礎品質,後期影響風機吊裝。”

    戈壁晝夜溫差大,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防止開裂成為關鍵難題。“我們借鑒其他風場的澆注經驗,即時觀測混凝土的澆注時間和溫度。”技術負責人介紹。澆注時,技術人員緊盯數據,隨時調整混凝土的“體溫”,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澆注一刻不停。當最後一車混凝土緩緩注入基礎,朝陽恰好躍出地平線。張河宇長舒一口氣,鄭重地記錄下:“3月30日,首颱風機基礎澆注完成,專案正式進入主體安裝階段。”

    首戰告捷只是開始。隨著施工全面鋪開,更大的挑戰接踵而至。68颱風機基礎需在3個月內全部完成,這意味著從開挖到澆注,再到後期養護和回填,平均每月要完成22颱風機基礎施工。

    “振搗要均勻,不能漏也不能過!”張河宇一邊大聲指揮,一邊挽起袖子親自示範。他接過工人的振搗棒,俯身探入鋼筋間隙,“像這樣,快插慢拔,控制在20秒左右,避免出現蜂窩麻面!”混凝土在他手下汩汩翻湧,泛出緻密均勻的氣泡。“速度不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這是張河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澆注高峰期,專案同時開展8個基礎作業面,每個作業面都配備了專職品質員,24小時不間斷監控施工品質。

    “施工現場就是戰場,我們必須分秒必爭。”張河宇的手機裏存滿了各個施工點的照片和進度表。專案團隊採用了“分區負責、同步推進”的施工方法,將68個機位分為兩個工區,每個工區配備專門的管理團隊和施工隊伍,形成了一種高效的並行施工模式。

    6月18日,隨著最後一車混凝土注入68號風機基礎,現場爆發出一陣歡呼。張河宇看著團隊成員們被曬得黝黑的面龐,心中湧起一陣感動。“我們提前12天完成了全部68颱風機基礎澆注,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隨著基礎施工的全部完成,專案全面轉入風機吊裝階段。9月的戈壁灘上,68座白色風機已經拔地而起,成為天山北麓一道嶄新的風景線。

    夜幕降臨,天山腳下燈火通明。那些與戈壁鏖戰的日夜、與風沙搏鬥的瞬間、與溫差共舞的堅持,此刻都化作葉片劃破長風的歌,唱的是那群與雪山並肩的人。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