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常务主席单位|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大風車”馴風記

    2025-10-27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新疆的戈壁灘,大風是永恆的主題。中交一航局五公司五公司新疆木壘風電專案的施工現場,每個人都在抬頭望天,心裏盤算著同一個問題:今天的風,能小一點嗎?

    這是專案首颱風機吊裝的第1天,同樣標誌著專案建設邁入最關鍵的風機吊裝階段。“起吊!”隨著專案經理段穩盼一聲令下,塔筒T1段在900噸主吊車的牽引下緩緩升空。現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專案團隊雖然提前半個月就組織技術人員到相鄰風場“偷師學藝”,每天記錄施工功效、學習注意事項,但真正輪到自己在戈壁上實操時,依然壓力巨大。

    “慢一點,注意風向!”生產副經理葉鐧祿緊握對講機,眼睛死死盯著空中的塔筒。“各崗位注意即時監測,務必保證吊裝精度!”他的聲音透過對講機傳遍現場,清晰而堅定。在全員高度協同下,T1到T5五段巨型塔筒全部有驚無險地吊裝完成,嚴絲合縫地豎立在戈壁之中,相當於40層的高樓的“巨人”巍峨挺拔。

    可隨之而來的就是持續呼嘯了數日的大風。吊裝作業對風速有著嚴苛的要求,一旦超過8米每秒,所有工作都必須暫停。專案團隊守在工地,看著風速儀上始終居高不下的數字,眉頭緊鎖。“等風停”成了這段時間最常見的狀態,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著那個難得的作業窗口期。

    轉機終於來臨,風速儀的數字緩緩降至安全範圍以內,大風奇跡般地漸漸平息。“全體人員就位!今晚必須完成葉輪吊裝!”段穩盼的指令通過對講機傳遍工地。刹那間,整個施工現場活了過來。大型探照燈依次亮起,將吊裝現場照得如同白晝。主吊車的警燈在夜色中閃爍,操作員在全神貫注地操控著巨臂;技術人員打著強光手電筒,仔細檢查每一個吊具連接點;安全員的身影在燈光下來回穿梭,確保每個環節萬無一失;巨大的葉輪在地面上投下長長的影子,三支108米長的葉片等待著翱翔天際。

    “起吊!”晚上10點,重達百噸的葉輪緩緩離地。在探照燈的聚焦下,這個直徑216米的巨型葉輪猶如一個緩緩升空的光環,在夜空中顯得格外壯觀。高空作業人員已經在120米高的機艙就位,等待著葉輪的到來。對講機裏不時傳來指令聲:“上升…上升…停!上升…”每個人都屏息凝神。

    深夜12點,葉輪終於接近就位高度,對接階段開始了。在高空作業人員的指揮下,吊車微調著葉輪的位置,毫米級的移動顯得格外謹慎。”現場吊裝指揮通過無線通訊系統,協調著主吊車、輔吊車和塔頂作業人員,“向左1毫米...好!...下降0.5釐米...”對講機裏的指令越來越密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淩晨1點半,當最後一道螺栓緊固完成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個重達300多噸,相當於50頭成年非洲象重量的“鋼鐵巨人”,終於在這片戈壁上屹立起來。

    風又開始漸漸起了,但這一次,它將成為這個風電巨人未來數十年發電的動力。“接下來,我們要全力推進剩餘風機的吊裝工作,為這片土地輸送更多綠色能量。”段穩盼堅定地說。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