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時分,天空開啟微弱的亮度,遠處高高聳起的山頭上已是白茫茫一片。柳亞強輕輕呵出一口白氣,坐在辦公桌前翻看安全規範手冊,書頁翻動的聲音在安靜的早晨顯得格外清晰。
“小柳,這麼早就來學習了?”中交一航局五公司項目安全總監樊智推門進來,笑著拍拍他的肩:“走,帶你去現場轉轉。”這裏是五公司東方電氣木壘100萬千瓦科技創新實驗風場項目三標段,也是安全員柳亞強今年7月畢業後來到的第一個項目。
推開門,凜冽的寒風立刻撲面而來。工地安全早會是每天的“慣例”,但柳亞強心裏總是緊張。到了現場,他看著師傅與班組長和工人們自然熟絡地交談,自己卻張不開口。回到辦公室,他又立刻埋進文件堆裏,仿佛那些白紙黑字比活生生的人和現場更讓他安心。
樊智把這一切看在眼裏,沒多說什麼,只是第二天一早,把柳亞強叫到了辦公室。“小柳,我最早在錦州港當安全員的時候,最喜歡和班組長、工人們聊天。嘮嘮家常,聽聽他們抱怨。”樊智泡了杯茶,推給對面的徒弟。“有一次聊天,我才知道工人們在綁紮沉箱上的胸牆時,長時間蹲著作業很容易低血糖。這些光靠看是看不出來的。”柳亞強若有所悟:“那後來怎麼辦了?”“我們調整了作業時間,中間增加休息頻率,還在作業點備了糖塊和巧克力。”樊智笑著說,“安全問題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而是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關系。你得嘴勤、腿勤、腦袋勤。”
“師傅,我明白了。”柳亞強深吸一口氣。樊智贊許地點點頭:“嘴勤你明白了。今天給你個具體任務,把臨時用電全部檢查一遍,重點配電箱保護和接地情況。”“是!師傅,我這就去!”柳亞強騰地站起來,大步邁出了辦公室。
第一站是工人生活區。“各位師傅早,我是項目部的安全員小柳,來檢查一下咱們宿舍的用電安全,方便嗎?”他的聲音起初有點發緊,但盡量保持著禮貌和清晰。目光迅速掃過:一個多功能插座上插滿了手機充電器,電線有些淩亂地纏在一起,他心裏咯噔一下,這都是隱患點。他沒有直接批評,而是按照師傅“嘮家常”的方式開口:“師傅,這個插排,負荷太大了容易燒,手機充完電最好及時拔掉。”他一邊說,一邊動手幫忙整理線路。離開時,工人們笑著跟他道別,這一刻,柳亞強第一次感受到了“一起想辦法”和“明令禁止”的區別。
作業現場的寒風比生活區淩厲得多,吹得柳亞強臉頰生疼。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戈壁灘上,仔細檢查每一處配電箱:箱門是否關閉嚴密?接地線是否牢固?是否有多餘的電線?“遇到不確定的,就拍照發給師傅。”柳亞強一處處檢查過去,腿跑得發酸,但心裏卻越來越亮堂,他忽然覺得自己的心也像遼闊的戈壁灘一樣,變得開闊起來。
遠處,樊智看著徒弟在廣闊工地上忙碌穿梭的小小身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個年輕的安全員,終於開始用他的“嘴勤、腿勤、腦袋勤。”在最堅實的土地上向前進。(胡毅慧)
作者:胡毅慧 责任编辑: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