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 看点 纪实 社会 独家 热点 财经局 共工交通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戈壁灘上的“跨界闖將”

2025-09-13 来源:共工日报社-共工网 阅读:

“請以下人員七日內前往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新疆木壘風電項目報到。”收到調令時,“風電?我能行嗎?”他心裏嘀咕。對他這個幹了多年公路工程、出身還是信息化技術員的人來說,一條真正的“跨界”之路,正等他啟程。

新疆木壘風電項目不僅是一航局首次進軍陸上風電,也是王紅學人生中第一次與風機、葉片、塔筒和箱變這些陌生詞匯打交道。項目位於戈壁深處,氣候惡劣,環境艱苦,但最讓他感到壓力的是技術層面的“從零開始”。圖紙看不懂、規範不熟悉、術語聽不懂……“那感覺就像突然被扔進了一個全英文會議,卻一句都跟不上。”他坦言道。

項目初期,千頭萬緒擺在面前,確立項目初期技術標准、編制施工清單、搭建管理體系,這一切都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那段時間,他成了業主和監理辦公室的“常客”。他帶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一遍遍請教、一次次核對,把風電建設的規範一條條“啃”下來。“沒幾天我微信裏就多了十幾個風電技術交流群,電腦裏存了數十份圖紙和標准文件。”他笑著說,“跨界的第一步,就是坦然承認自己什麼都不會。”

真正展現他“跨界”特質的,是在看到箱變基礎圖紙時。二維圖紙複雜又抽象,現場沒有實物參考,誰也說不清楚實際做出來到底是什麼樣子。一籌莫展之際,王紅學突然想起自己做信息化技術員時經常使用的REVT建模軟件“既然看不透,就把它‘立起來’!”說幹就幹,夜深人靜,電腦屏幕上亮著的,是他當信息化技術員時用過的REVT軟件。就這樣,6.7千瓦箱變基礎模型被他一筆一畫“搭建”出來,不僅可以360度查看結構細節,還能一鍵計算混凝土用量。只要輕輕點擊“計算”,軟件自動生成混凝土用量。“我們把自己算的、設計給的量放在一起對比,差異一目了然。”他興奮地說,“這樣一來,材料計劃更精准,也避免了施工階段的浪費。”

“這就是跨界的好處。”王紅學說,“不被單一領域的思維限制,能用A的方法解決B的問題。”如今,再次站在戈壁中,王紅學已經能清晰地指出每一臺風機的基礎類型和施工要點。從“一無所知”到“心中有數”,他完成了跨領域的學習與融合。

戈壁依舊遼闊,風聲未停。王紅學收拾好圖紙,走向下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他知道,這一次跨界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從公路到風電,從信息化到工程,跨界不是轉行,而是融合,不是重啟,而是升級。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