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木蹊说(ID:Muxi_talk)

作者:木蹊

很多人都对腐败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

觉得越是富裕的地方,贪污空间越大。

实际上,这和现实是相反的。

10月11日,《人民法院报》整版刊发一则关于李传良的贪腐案公告,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

为什么是整版?因为他的房产数量,多到几万个字都写不完。

根据公告显示,李传良案涉案资产超31亿元人民币。

扣押、冻结资金大概在14亿,查封房产1021处,查封土地、滩涂27宗,查封林地8宗,扣押汽车38辆,扣押机械设备10台(套),冻结涉案人18家公司股权。

这位大员是什么来头,怎么那么顶?

再看看他的履历,更震惊了: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曾任鸡西市财政局局长、鸡西市副市长、鹤岗市副市长。

四五线地级市的副市长,职阶还没有胡姓时事评论员高呢。

鹤岗,网上都知道的,几万块钱就能买套房。

2023年全市GDP不过383.6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28712元。

李副市长的赃款,能给全市10多万老百姓发上一整年的收入。

经济如此落后,职位还不是正职,竟能贪污那么多赃款。

也难怪鸡西和鹤岗财政紧张了,也难怪民众说发展经济难了。

感情,是肥了李副市长。

要车有车,38辆车,每天都开不重样的。

1000多套房,都是整栋楼整栋楼的买。

土地、滩涂27宗,林地8宗,机械设备10台,18家公司股权……《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都没那么富裕吧?

那么现在能把李传良规起来要他吐赃款吗?

对不起,也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在境外买了小房子,并把巨额资金转移到了国外,最后人也逃到了国外,至今未能抓获。

按照法院的公告,目前只扣押、冻结了14亿资金,这意味着还有十几亿被李传良给搞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不怎么富裕的地方,他还能捞到那么多的油水呢?

这就是法治和经济之间微妙的关系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很多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主要诟病的就是营商环境的问题。

巧了,这鸡西和鹤岗都在山海关外,而且还是边境地区。

越是不讲法的地方,个人权力就越得不到束缚。

你去开个企业,要是得罪李副市长,对不起,本来银行准备给你的贷款,突然就批不下来了。

刚刚建好的厂房准备开工,结果环保三天两头来拜访,怎么验收都是不合格,让你处于停业状态,搞不好还说你违建,要你统统拆了。

总之,你不“孝敬”他,他有的是办法弄你。

你想要个说法,对不起,在他那个屯,他就是法。

鸡西当地的媒体曾经是如此报道他的:

对腐败深恶痛绝!被干部群众一致公认是“防止贪污腐败的一道铜墙”。

你看,他都成当地的铜墙铁壁了。

所以很多时候,法治水平和营商环境是密切关联的,中国所有的城市都走不出这个规律。

为啥很多小镇青年喜欢往上海、深圳、杭州这些地方跑啊?

因为在他们老家,摘人家地的果子不叫偷,叫捡。回乡创业不给村支书塞几条好烟,鱼塘都不知道是谁放的敌敌畏。

越讲法,人民越富裕。

越不讲法,李副市长越富裕。

放眼国际,亦是如此。

新加坡,出了名的富裕,也是出了名的廉洁。

怎么做到的?

以薪养廉,使人不必贪;以法促廉,使人不敢贪。

以薪养廉,我们一直在努力,至少当前公职人员收入,养老待遇是要高出平均水平不少的。

以法促廉呢,也在不断完善,但还没有找到治本之策。

权大于法,权蹂躏法,权践踏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否则,也不会出现李传良这样的小城巨贪。

李传良什么学历呢?绥化供销学校出来的,中专。

但他愣是搞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以及高级会计师职称,说明什么?

说明规则和法都在向他让路,人民不过是腐败的吃瓜者。

此外,李传良之所以能捞那么多钱,也是因为他爱搞“大项目”。

棚改,修路,造公园,一拆一建设,哗啦啦的钱就来了,开发商的房也来了。

所以我一再提醒,在当前各地化债问题严峻的情况下,还在大兴土木的人,都是城市的罪人。

一个李传良为鸡西和鹤岗埋下了债务巨累,信任巨雷,李传良之外,鹤岗还抓过几个小城巨贪,涉案数字都是亿元起步。

历史告诉我们,自上而下的反腐,终究存在着局限性,也难逃历史周期律。

只有依靠人民和法治,重视自下而上的监督,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