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共工社全球供稿系统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共工新闻社主管主办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工社会

《中国文旅传媒》中秋特别报道:探寻中秋文化密码

2025-10-06 来源:中国文旅传媒网 阅读:
扫一扫分享阅读
复制

中国文旅传媒网讯(首席记者 敬天平)中秋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值此金风送爽、月华如练之际,《中国文旅传媒网》深入探寻中秋文化密码,带您领略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中秋,始于上古,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彼时虽未成为固定节日,但已蕴含着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与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逐渐演变为家人团聚、祈愿丰收的重要节日,其文化内涵也在岁月长河中不断丰富。

赏月,无疑是中秋佳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仰望那轮皎洁的满月,感受着月光的温柔抚摸。在古代,文人墨客更是对赏月情有独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明月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愿;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以雄浑壮阔之景,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牵挂。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让赏月这一习俗充满了浪漫的文化气息。

除了赏月,吃月饼也是中秋不可或缺的传统。月饼,形如满月,馅料丰富多样,甜咸各异。它最初只是一种宫廷点心,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美食。在制作工艺上,月饼讲究皮薄馅厚、造型美观,不同地区的月饼还各具特色。广式月饼外皮油润,馅料细腻;苏式月饼层层酥皮,口感酥脆;京式月饼则以其古朴的风味独树一帜。小小的月饼,不仅是美味的象征,更蕴含着团圆、甜蜜的美好寓意。

此外,在不同地区,中秋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在福建一些地方,有“博饼”的传统,人们通过掷骰子的方式来争夺奖品,充满了欢乐与趣味;在广东潮汕地区,人们会在中秋夜举办“烧塔”活动,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夜空,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共同构成了中秋文化的多元画卷。

中秋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连接世界各地华人的情感桥梁。在海外,每逢中秋佳节,华人华侨们纷纷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让中秋文化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他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等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新时代,中秋文化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围绕中秋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主题灯会、民俗表演、乡村赏月游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让人们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中秋文化的内涵。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秋,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穿越历史的长河,延续至今。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品味中秋文化的韵味,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让中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未来,《中国文旅传媒》将继续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更多文化背后的故事,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愿每一个人都能在中秋佳节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与力量,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团圆之夜。

1.jpg

作者:敬天平    责任编辑:刘晓燕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

  • 推荐阅读
  • 最新阅读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