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業面臨嚴峻局面:并購擴張陣痛、高負債率、财務風險
共工新聞•共工财經局12月29日電 題:新乳業面臨嚴峻局面:并購擴張陣痛、高負債率、财務風險 共工新聞•共工财經局記者 劉敏芳 近日,新乳業因信披違規被四川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其2023年半年報存在信息不完整、不準确問題,未及時對旗下重慶瀚虹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這一事件揭示了新乳業在并購擴張中的陣痛,也暴露了其高負債率和财務風險的嚴峻局面。 并購擴張:成也商譽,敗也商譽 新乳業自成立以來,依靠大規模并購迅速擴張,從區域乳企成長爲行業第五的全國性乳品公司。2001年至2009年間,新乳業通過并購完成初步布局,2015年起再次掀起并購浪潮,包括入股現代牧業、收購福州澳牛和新澳乳業等。 但并購帶來的高額商譽,也讓公司财務狀況承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新乳業的商譽總值達10.03億元,其中重慶瀚虹因并購“一隻酸奶牛”品牌産生的商譽1.7億元,已确認減值。盡管如此,其他标的商譽尚未進行減值測試,未來存在進一步減值風險。 2021年并購重慶瀚虹的案例尤爲典型。新乳業以2.31億元取得重慶瀚虹60%股權,瞄準其現制酸奶業務“一隻酸奶牛”。但在疫情和市場競争的雙重影響下,重慶瀚虹連續三年虧損,對賭期内不僅未實現承諾淨利潤,反而累計虧損539.96萬元。今年年底,新乳業以1.485億元出售重慶瀚虹45%的股權,僅保留15%股權,實質上放棄了這一資産。 财務數據承壓,高負債率難掩隐憂 新乳業近年來資産負債率居高不下。2023年末,其資産負債率高達70.47%,位居乳品行業首位。這一水平表明公司需動用大量資金償還債務與利息,财務壓力顯而易見。 财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乳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爲7.30億元,短期借款高達8.85億元,而貨币資金僅有7.76億元,償債能力堪憂。此外,2017年至2023年間,新乳業資産負債率始終徘徊在60%以上,近年來更突破70%的高位。 爲了應對高負債壓力,新乳業董事長席剛明确表示,将調整發展戰略,從過去的“并購驅動”轉向“内生增長爲主,并購爲輔”,并計劃在未來五年内将資産負債率降低10個百分點。然而,在行業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如何在降低負債的同時保持業績增長,是擺在新乳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業績不及預期,“三年倍增計劃”難兌現 2021年,新乳業提出“三年倍增計劃”,目标是在2023年實現營收和淨利潤較2020年翻倍,即分别達到131.61億元和5.28億元。然而,2023年實際營收僅爲109.9億元,淨利潤爲4.31億元,雙雙未達标,與目标存在明顯差距。 盡管新乳業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4.34%,達到4.87億元,但營收同比下降0.54%,僅爲81.5億元,顯示出公司在市場競争中的增長乏力。 渠道與産品質量問題考驗未來發展 在市場競争激烈、乳制品存量市場承壓的背景下,新乳業的渠道和産品質量問題也引發關注。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新乳業經銷商數量淨減少113家,顯示部分經銷商對公司産品線下銷售缺乏信心。此外,公司産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如牛奶中發現異物、保質期内變質等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聲譽。 未來,新乳業或需通過“大單品戰略”提升産品競争力,借鑒行業龍頭蒙牛、伊利的成功經驗。然而,其市場占有率較低、線下渠道掌控能力有限,實施大單品戰略仍面臨諸多挑戰。 調整戰略步履維艱 面對商譽減值、财務風險與渠道難題,新乳業正在經曆快速擴張後的陣痛。盡管高層管理者意識到問題,并提出調整戰略的規劃,但如何在降低負債的同時保持增長,如何提升産品競争力和市場份額,将是公司未來五年發展的核心課題。 對于投資者而言,新乳業的未來仍充滿不确定性。而對乳制品行業而言,新乳業的發展路徑也爲行業内的并購與擴張提供了重要的警示案例——規模化增長并非萬能,穩定的财務結構與産品質量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石。 2024年12月29日,共工新聞•共工财經局記者對《新乳業面臨嚴峻局面:并購擴張陣痛、高負債率、财務風險》的後續情況将持續關注。 出品|共工财經局 記者|劉敏芳 責任編輯:李曉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