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C财經 | 中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有助穩定全球供應鏈

2023-11-22 835 來源:共工日報網

今年以來,中央已多次開會強調優先發展現代化産業體系,從而支撐現代化建設。顯然,“現代化産業體系”已成爲中國發展的關鍵詞。

5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問題,強調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提供堅強物質支撐。

7月下旬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更多支柱産業。

近日,多位國内外的經濟學家和企業高管表示,中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将助力全球供應鏈暢通高效,确保全球經濟平穩運行。而對華“脫鈎”,則會給全球經濟複蘇帶來巨大風險。

中國的産業體系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巨大

對于中國市場,國内外經濟學家和企業高管普遍認爲,因爲擁有完善的供應鏈支撐體系、強大的物流體系、廣闊的市場和鼓勵創新的政策,中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巨大。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全球名譽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Hans-Paul Burkner)表示,中國着力推進工業現代化,将助力中國邁向價值鏈高端,爲“中國經濟注入創新活力,促進綠色發展,進一步向知識密集型和消費驅動型轉變”。他認爲,當面對地緣政治及制造業回流等不确定因素時,現代化産業體系有助于中國保持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Allen)認爲,“中國在供應鏈整合方面,很具有吸引力”。他表示,中國供應鏈的發展規模,激勵了美國企業,促使美國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人才等舉措增強其競争力。

蘋果公司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Isabel Ge Mahe)表示:“過去30年,中國供應商成長快速,成爲我們供應鏈中不可或缺、極爲重要的一部分。“

部分外媒報道稱,蘋果正在考慮将部分iPhone生産線移至印度,但葛越表示,蘋果非常高興,也非常願意推動中國走向智能制造。

在半導體行業,美國政府雖然極力推動“脫鈎”,但美國芯片企業對中國市場熱情,并沒有受此影響。

今年以來,美國芯片業巨頭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裏克·格爾辛格(Patrick Gelsinger)三次訪華,他表示:“中國在英特爾的商業戰略與業務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特爾對中國市場、對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有着長期的承諾。在英特爾進入中國的近40年裏,獲得了持續穩定的業務發展。“6月底,英特爾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在深圳市南山區成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及芯片應用開發。

工業門類齊全爲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之所以不減,是因爲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此外,我國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爲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初,彙豐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随着中國走向價值鏈上遊,中國将成爲進口國,而不是轉賣原材料等中間産品的出口國。報告認爲,這将有助于加強全球的互聯互通,從而增強全球供應鏈的競争力。此外,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進口的中間産品,平均僅占零部件進口的20%;而中國出口的中間産品,則越來越被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所依賴。

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表示:“中國如今的優勢,在于其處于多項重要技術創新的前沿,這對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十分有利。“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需要注意的是,在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中國仍面臨瓶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爲,制造業是技術創新活動最活躍的産業,在基礎材料、基礎技術和關鍵基礎軟件等方面,我國還需要進一步磨練。但就我國制造業階段性發展成績而言,已經獲得肯定。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咨詢公司展開合作,追蹤世界範圍内使用最先進數字技術的先進制造工廠,即所謂的“燈塔工廠”。截至目前,我國成爲全球擁有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國家,達到50座,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全球董事總經理丹尼斯•德普(Denis Depoux)表示:“中國工業集群的質量和深度,以及迅速投入大量人力和推出新産品的能力,都令人印象深刻,不容易被取代。”

瑞士工業集團(GF)喬治費歇爾首席執行官安德烈亞斯•穆勒(Andreas Mueller)認爲,理論層面,很多人在探讨供應鏈多元化,但在實踐層面是否可行,還需進一步觀察。4月下旬,喬治費歇爾集團在揚州和沈陽分别舉行了GF管路系統揚州超級工廠和GF成型方案沈陽工廠開業活動,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中國,我們感到賓至如歸。” 穆勒表示。

責任編輯:劉曉燕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