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上粉底、描上浓眉、涂上唇膏、眼角洒上闪光粉,一个精致的妆容完成,相互帮忙穿上她们自己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时装,镜头前的非洲女孩们紧张又兴奋。平时上课读书的教室成为后台,准备就绪的她们成为模特,踏上属于她们的“T台”。

“时装设计项目已经推行到第八年,如果将这个项目推广到国际舞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出发前往卢旺达开展服务学习前,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林枝衍博士心里是忐忑的。不过,她的这个疑问或许能在十多天后的这场时装秀中得到解答。

自2012/2013学年起,服务学习正式被理大纳入本科生核心课程,其中走进非洲国家卢旺达的项目“Wong Tit Shing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Project: Habitat Green in East Africa”备受关注。如今这项目2024年踏入第11年,首次将时装及纺织学院开办的“时装设计项目”融入其中。林枝衍带领28名理大学生,跨越9000公里来到卢旺达,与当地村民和学生分享制衣经验,交流时尚心得。

卢旺达位于非洲东部内罗毕高原,这里的人民纯朴热情,衣服颜色丰富艳丽。在卢旺达东部省份卢瓦马加纳的街道上,路人们身着非洲特色布料所制成的衣裙,款式虽简单,图案却多样。与其他地方民众喜好购买成衣不同,在卢旺达,买布制衣更为普遍。当地人会在市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然后请当地裁缝制作。

这些从香港远道而来的学生们能为卢旺达人民带来什么?林枝衍希望通过今次项目,同学们能将制衣系统的知识、市场营销策略、不同物料搭配等带给卢旺达当地的裁缝和学生,并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同学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学生们被要求与当地青年四人一组,在14天时间里制作出5套衣服。香港理工大学空间数据科学及智慧城市(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一年级学生张童所在的小组,选择的主题是“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他们希望透过这个主题,将阳光洒在维多利亚港海面上的波光粼粼与卢旺达的生机勃勃融合,制作出一系列颜色热烈,款式新颖的服装。“如何把非洲和香港特色结合,把传统和现代时尚结合”,是他们设计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科学(荣誉)理学士四年级学生陈家乐今次特别带去了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尽管他并不是时装专业的学生,但他对服装设计有自己的理解:服装背后应是文化和习俗,所以他希望在非洲布料上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首次来非洲的理大时装(荣誉)文学士组合课程一年级学生梁心仪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说出内心怀疑,“我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也听不懂我的话,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这种不安和隔阂很快被冲散,理大学生将不同布料进行搭配和设计让卢旺达裁缝们“眼前一亮”,裁缝们用极精简的方法快速制衣,也让理大学生们啧啧称奇。

“在卢旺达我们更倾向于保持简单和快速,因为我们想要赚钱,所以能够快速完成衣服制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来自卢旺达Center For Champions的毕业生Sibogoyi Eric Marie Giome告诉记者。

“基础”、“简单”是卢旺达人们在制作衣服时所遵循的基本考量,但若要扩大购买群体,满足更多需求,则需要在“快”的基础上再增添时尚元素。

“以前我们不知道混合不同的材料能产生美丽的颜色,现在我们将混合这些布料,为来自不同方的客户创造新的设计。”参与项目的当地村民Emmanueline Muhawenimana告诉记者。

“感动”、“惊喜”是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从设计到一步步成形,从一开始难以沟通到最后一起举办时装秀,两地青年通过项目,都对“时尚”和“设计”有了全新认识。

“有些时候,他们觉得用一块花布绑住自己身体,这就是时装了。”林枝衍说到,“但我希望他们能透过穿衣演绎自己、提升自信。”作为项目的推动者之一,她希望能将不同文化带到这片土地,也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把眼中看到的不同风景融入设计中。

“原来会做衣服,可以带给村民幸福感。”这是林枝衍最深的感触,也是她这14天中为自己找到的答案。

来源: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