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微信公众:扶贫观察

39岁任省会市长、42岁成全国最年轻省长,被选入政治局后感到“出乎意料”…...

 

图为1984年8月,胡耀邦在火车上听取李长春汇报沈阳经济情况。右一为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右三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高克。

 

1986年8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大连与李长春亲切握手。

出身平民人家,与妻子携手相伴

1966年,22岁的李长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两年后,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扛着行李卷,来到举目无亲的沈阳,一干就是20多年。和他一起来到沈阳的同班同学中,有个贤淑端庄的女生,后来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她叫张淑荣,原是沈阳市一家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还担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这位庄稼人的女儿,在李长春当上省长之后,身兼“省长的炊事员、采购员、接待员”数职,在家附近粮站买粮甚至被当作“保姆”。

很久以前有关于李长春同志的传言,实际上,李长春并非名门望族之后,他是吉林市自来水公司一位普通职员的儿子。张淑荣也不是传言中的中央某领导的爱女,她父亲是吉林伊通县一位纯朴、憨厚的庄稼人。

 

1987年6月26日,李长春在辽宁省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投票,选举出席党的十三大的辽宁省代表。

 

1988年8月,李长春陪同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期间听取汇报。右二为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右一为大连市委书记毕锡桢。

 

1990年4月8日,李长春在锦西市与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左三)、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左二)等在一起。

从东北到中原,没有思想准备

“我从大学毕业就来到辽宁沈阳,一晃22年,辽宁各级党组织培育了我,是辽宁人民哺育了我,是辽宁一大批立党为公的老同志帮助我成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把我推到了领导岗位。”李长春在回顾自己的从政之路是如是说。

在辽宁的22年,李长春从沈阳一家开关厂的技术员,到市电器公司副经理、经理,再到市机电工业局副局长,其后又历任市委副秘书长、副市长。1983年春天,当李长春出任沈阳市市长时,是全国大城市市长中最年轻的一个;3年之后,1986年夏天,42岁的他出任辽宁省代省长,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长。

1990年6月,李长春离开辽沈大地,奔赴河南担任省长,在去河南的路上,李长春感慨颇多。后来他在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在奔赴中原的列车上,我思绪万千,我十分留恋着辽宁的改革开放事业,留恋着辽宁的老同志,留恋着辽宁相互支持、团结奋斗的工作环境,留恋着辽宁的山山水水,当然也留恋我美丽的故乡大连,我将把这些化作迎接新的困难的动力,经受新的考验。”

 

1990年7月4日,李长春调任河南省代省长前夕,与沈阳市委部分同志话别。左二为沈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李中鲁,前右一为沈阳市委副书记张成伦,前右二为沈阳市委常委、秘书长赵金城。

从辽宁到河南,李长春仕途中这一大变动源自1990年中央对辽宁、河北、河南三省省长交流的决定。当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程维高交流到河北,多年后对这一任命回忆起来,仍是“想不通”,“把一个干部从一个省的领导岗位调到另一个省的领导岗位上,不作详细介绍,不讲调动的原因,不给明确的交待,这是党的干部工作惯例吗?”

但李长春对这次调任却很坦然。在1990年9月4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说:“作为我个人,根据中央干部交流的决定来到河南,当然来之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但是中央决定了,我还是愉快地接受了。”

 

1990年8月5日,李长春在三门峡市深入农民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

“我也深感担子很重,力不从心”

“没有思想准备”的调动给李长春带来了不少挑战。

1990年,中央从大局出发,对河南省委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在到任3个月后的一次会议上,李长春说:“侯宗宾书记、吴基传副书记,我们几个人来河南时都不认识,也没带一个人来,有不大方便的地方,不熟悉干部嘛,工作开展就有困难。我们靠的就是大家的支持。”

新任高官的集中到来,让河南官场人心略有动荡,李长春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前一段时间有些同志反映,我们机关干部的思想不太稳定,感到对省里领导层,中央进行调整了,是不是要层层进行大面积调整。这个问题6月30日,侯宗宾书记在干部见面会上已经讲了原则,叫‘基本稳定,个别调整,完善结构,提高素质’。”李长春还特别表示,省委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也尽量把调整面缩小到最小的范围。

 

1991年11月26日,李长春在信阳地区潢川县参加春河治理劳动,利用中午就餐时间和民工亲切交谈

1992年,李长春升任省委书记。在当年年底召开的河南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上,李长春直言:“我也深感担子很重,力不从心。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现在全国各地也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压力实在太大。侯宗宾同志担任书记时,我当助手还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没有依靠了。再有我本人能力有限,尽管也做过大市的党的工作,但较长时间是做政府工作、行政工作,主持一个省党的工作,很多东西是生疏的,还需要重新学习。”

为调研民情走遍河南

在李长春眼中,“不到类似河南这样的省份工作不算了解中国的国情”。他认为,河南在中国国内的位置,实际上就是中国在世界的一个缩影,情况非常类似。

为了做好河南省的管理工作,李长春在河南的8年间,和省委一班人每年平均深入基层调研达110多天,走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992年11月,李长春在兰考县三义寨引黄灌渠水利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1991年12月,李长春在贫困山区新安县北冶乡岭后村一口几近干涸的井底,看到老太太用秤给排队的村民每人分1斤2两的浑浊泥水作为生活用水,当时就让他落泪,当场决定拨付19万元打一口井。1992年农历腊月十四,机井落底见水,多年来的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不久后,李长春再到这里,吃到了村民们端来的清水饺子,并挥笔题词:“幸福井”。

2015年,已经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李长春专程到岭后村看望当年的村民。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眼含热泪围着他问长问短,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临别时,村民们自发地送他土特产,他只收下了一瓶“幸福井”的井水。

 

1996年11月18日,李长春在卫辉市调研时走访看望困难群众

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感到“出乎意料”

1997年9月2日,一封给朋友的信表露了李长春的心声:“一晃儿,来河南已上8个年头了(第8个夏天刚刚过去,1990年6月份来河南),确实是披荆斩棘,苦辣酸甜。能够把大家凝聚起来,思想观念调整过来,干成点事,真不容易。”

信中,李长春还表示,“现在我高兴地看到,当初我和省委一班人提出的思路,确定的目标一个一个得以实现,确有一种喜获丰收的快慰”。

中央也很快对其工作给予肯定。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李长春被选入中央政治局。

在给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高铁的信中,李长春谈及此:“这次会议上我被光荣地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出乎我的意料。”当选政治局委员不久,1998年2月21日,中央给李长春做出了新的安排——要他继续向南,新方位是广东。

 

李长春同志简历

李长春,男,1944年生,辽宁大连人,1965年9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61-1966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学习

1966-1968年 留校待分配

1968-1975年 辽宁省沈阳市开关厂技术员

1975-1980年 辽宁省沈阳市电器工业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常委,沈阳市电器控制设备工业公司副经理、经理、党委副书记

1980-1981年 辽宁省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1981-1982年 辽宁省沈阳市委副秘书长

1982-1983年 辽宁省沈阳市副市长兼市经委主任

1983-1985年 辽宁省沈阳市委书记、市长

1985-1986年 辽宁省委副书记兼沈阳市委书记

1986-1987年 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87-1990年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1990-1991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1-1992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1992-1993年 河南省委书记

1993-1997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7-1998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02- 中央政治局常委(至2012年1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

来源: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