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这些名号都是响亮的,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名号背后的那个人——张柏楠。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再到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他接过前人的火炬,点亮国人太空梦的未来。
然而他从不把自己的付出和成就挂在嘴边,面对媒体,飞船、团队和国家的航天事业是他最常谈到的事。
与航天结缘
1962年,张柏楠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从事化工研究,母亲从事会计工作。为了能让孩子多读些书,张柏楠的父母从并不宽裕的收入中硬挤出一部分“专款”用来购买图书。学生时代,张柏楠一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埋”到书堆里,读书成为他最喜欢的事情。
在父亲的书柜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航空知识》杂志,自此手不释卷。
填报高考志愿时,张柏楠在所有专业选择中填上了同一个专业——航空航天。他如愿考入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时,学校一再挽留他,希望他留校读研究生或是当老师。但张柏楠都拒绝了,他选择到北京,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之后,他继续把最初选择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张柏楠到总体设计部六室从事返回式卫星总装设计工作。
1998年,神舟一号甫一研发,张柏楠就担任了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主要负责结构验证,时年三十五岁。
事隔多年,张柏楠忘不掉那个皓月当空的深夜。时值深冬,草原上寒气逼人,一直守候在着陆场的张柏楠看着飞船流星一般划过天际,与飞船一起落地的,还有他悬了一天的心。“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那个时候的每个细节,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享受付出心血后得到的成功。”他说。
不断攻坚克难
作为神五飞天的“前传”,神舟四号飞船需要完成有航天员参加的人船联合测试。舱内座椅是否舒适、显示器是否清晰、操纵杆是否灵活,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验证。
张柏楠解释说:“这就如同家里装修,不停地试、不停地改,哪儿不满意再重来。从单机试验方案开始,一直到形成一个总体方案。”
在一次返回舱综合空投试验中,一个难题出现了:舱内一氧化碳超标,会对航天员造成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汇总到张柏楠手里。第一步是堵——把气体关在容器里;第二步是疏——留在容器里的气体不能一直留在舱里,要疏导到空间中。
张柏楠思来想去,还是无法放下心来,对待这样的问题,见招拆招可行,一招中的最好。他最后拿出了“有害气体过滤器”的设计,万一“堵”与“疏”的过程出了漏洞,放置在航天员给氧程序中的过滤器可以御敌于门外,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