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温州援非医疗队成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国第一支派到中非共和国的医疗队伍。温州都市报记者陈忠作为医疗队成员之一随队前往,见证医疗援非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陈忠向中国记协 “我在现场”栏目发来稿件,讲述见闻与感悟。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要采访,先吃药?
本文作者:陈忠
去采访,要先吃霍乱预防药?
虽然匪夷所思,但在医生的一再要求下,我还是服用了。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为期两周的援非医疗行,作为随队记者,我经历了蚊虫肆虐、缺水少电的艰辛,也见证了难得的中非友谊。在患者的感谢信和受帮扶者伸出的大拇指中,我们 体会到援非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次援非工作受到多方肯定,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李钦峰点赞称:生动践行了 中非“卫生健康伙伴行动”。
(一)
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指出“ 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李钦峰所说的“卫生健康伙伴行动”便是其中一项。
9月14日,由10名来自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1名翻译和我共12人组成的温州援非医疗队,启程前往中非共和国,开展“创面修复中非行”公益活动。
9月16日,我们抵达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
“落后”,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泥泞脏乱,房屋低矮,路上没有红绿灯,处处是摩托车大军甚至是“赤足大军”,他们头顶香蕉、鱼干、花生等物品,行色匆匆。
一路上,我们遇到 不少荷枪实弹的士兵。由于该地区军事设施众多, 领队不断提醒我们不要随意拍照,以免惹上麻烦。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大连人创立的。酒店在乌班吉河旁边,对岸是刚果共和国。每天一早,河里就有人撑着木船,或采砂,或捕鱼,或摆渡。
当地登革热、疟疾、霍乱等疾病高发, 河畔蚊虫众多,我们不得不紧闭门窗,频繁将驱蚊液涂满全身。
即便如此,酒店房间仍有爬虫进入。几天时间里,有队员被蚊虫感染、患上疟疾, 也有队员肩膀处鼓起小包,在里面扣出 果蝇虫卵,还有 队员回国后因潜伏的病毒开始反复发烧 ……
也许是吃了霍乱预防药的缘故,虽然我也被蚊虫叮咬出包,但所幸并无大碍。
(二)
这支 温州援非医疗队,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国派到中非的第一支医疗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捐赠医疗设备、传授先进技术,任务十分繁重。
在国家卫健委“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引领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与中非班吉友谊医院合作3年。在这次援非行动中 ,医疗队在该医院进行了约 一周时间的援助,完成了200多人次的清创换药、6例负压植皮等手术。
这些创面患者伤势严重,80%以上为 青壮年,但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久治不愈。
25岁的 安比尔是中非共和国首位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患者。一年前,他因下肢受伤导致多处创面,药物治疗未能根治,持续遭受痛苦。温州援非医疗队为他做了清创、植皮手术,并使用了温医大校长李校堃院士团体研发的生长因子,成功治愈了他的顽疾。
虽在首都,但 中非班吉友谊医院没有“全麻”的条件,只能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安比尔痛得流泪,我们的翻译队员便在手术台后,一边帮他擦眼泪,一边用法语安慰他。
我们离开前,安比尔特意为温州援非医疗队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医生与病人为手术“点赞”。
一周时间里,因为病患多、人手少,医疗队加班加点、全力以赴:
专家每天8点就位,连轴转 一整天,有时忙到顾不上吃饭,一回到酒店就累得倒头“秒睡”; 手术室不够,队员们灵活应对,将病房和诊室改造成临时手术室, 为重症患者开展手术、清创换药。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累倒了不少医疗专家。有人感染疟疾,有人颈椎脱出,有人腰伤复发……但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作为随队记者, 我同样肩负重任——不仅要报道 医疗队的救治工作、 医疗物资捐赠仪式、中非医护座谈会等活动,还要完成 报社交代的其他任务。
由于7小时的时差,我必须在每个凌晨完成稿件撰写,以便第一时间发给后方编辑,这导致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当地落后的基础设施也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信号差、常断网,传输视频变得尤为困难;水资源短缺,仅有的地表水只能日常洗漱,不宜饮用;电力供应也很不稳定,断电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我们吃晚饭时遇到停电,酒店工作人员递来蜡烛,大家开玩笑说:“没想到还能在这儿吃上烛光晚餐 。”
(三)
中非共和国是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物资匮乏,依赖进口。在当地, 一斤青菜可以卖到几十元。
酒店菜品单一,主食以烤地瓜等粗粮为主。办公用品同样稀缺,连医疗队随身携带的笔都被 中非班吉友谊医院的医护人员要了去。
作为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的负责人,此次中非行我还有一大任务——开展慈善帮扶活动,进一步擦亮“媒体+慈善”的品牌。
此行之前,我本计划要到中非最贫困的地区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里最缺什么、急需什么,方便后期为他们提供精准帮扶。
可落地中非,这一计划却被搁置。一是因为 医疗队的报道占用了我大量时间,二是当地的治安情况令人不安。
入住酒店的第一天,老板就提醒我们,班吉城区的治安相对较好,可郊区不同。他建议我们尽量不要去,如果非要去最好找当地人陪同。
经过多方努力,9月22日下午,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与医疗队部分专家到达班吉郊区开展公益活动。
这里的人,住的是土房,穿的是破旧衣服。当天,我给部分困难儿童送上慰问金,医疗专家则上门为老人看病。
得知有人来村里做好事,很多人都围了上来。不少收到善款的人,伸出大拇指为我们“点赞”,还高兴地和我们合影留念。
在这场活动中,我了解到当地缺少大米等食物,儿童缺少衣物和学习用品的情况。回国后,我第一时间策划推出了“为中非贫困人口捐袋米”的公益慈善活动,同时筹集书包、文具、药品等爱心礼物,后续将通过中国驻中非大使馆运往当地。
得知我在做这项慈善活动,医疗队的其他队员们也纷纷加入。我知道,大家都默契地产生了一个共识:我们要将援非进行到底!
部分援非医疗队员、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记者陈忠(右八)与受助者合影。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更多阅读
总台记者报道辽宁日报记者:瞧你做的好事!
恭喜!这些作品入选
以色列“斩首”地,离新华社分社不过两三公里
速看!这些单位正在招人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 (ID:zgjxac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