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控区,

志愿者是最直接面对居民的一个群体,

守好这个岗位对扭转抗疫局面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到底会经历什么?

居民的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吗?

11月19日,

在海珠康鹭片区第12网格,

广州日报·新花城跟随志愿者刘海波,

近距离记录他的工作状态,

听听他的战“疫”故事↓↓

自制平面图对楼房编号

置身于鹭江西街,很少有人能分清自己的具体方位。在狭窄的巷道里,一栋栋本地居民的自建房紧挨着,楼房没有门牌号,外观相差无几,让刚来的人“一脸迷茫”。

志愿者自有办法。刘海波和同事手里拿着一张A3纸大小的地图,拿着红色笔在某个地方打勾,商量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平面地图由社区提供,刘海波和同事结合实地走访对楼房进行编号。

没过两天,刘海波逐渐熟悉了地形,摸清了人口底数,不需要地图就能到达指定位置,确保核酸采样、抗原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听到一声“谢谢”,疲惫感都减轻了

面对有些烦躁的居民,如何沟通十分关键。

没做志愿者之前,刘海波在单位比较安静沉默,不太敢在公开场合发言。有意思的是,这几天他的嘴皮子很利索,言语疏导、人文关怀样样在行。

他直言诀窍就是温柔、耐心和投入,“待在家里时间长了,心理难免产生落差,居民的要求不高,无非是想生活得更好一点,我们尽力满足,让他们的情绪放松下来,他们就能安安稳稳待在房间里,这会有利于整个抗疫工作。”

11月19日,海珠康鹭片区鹭江西街,志愿者刘海波(中)在耐心安抚居民情绪、尽力保障居民需求。

穿着“大白”防护服爬楼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楼梯间黑漆漆的,刘海波谨慎往前探。到了三楼,敲开一道铁门,一间屋子住了8个人。

现在,每人需要一份N95口罩和75%酒精消毒液,刘海波手里也不够,马上和同事下到一楼补充物资后送了上来。

返回途中,几个务工者亮出绿码,焦急地问:“待了近一个月,什么时候可以自由活动?”

他耐心劝阻:“你们回家等消息,把地址写给我,需要什么物资?我们马上拿来。”不过5分钟,务工者得到了需要的防护用品,连声说“谢谢”。

在一楼某个商行门口,老板曾女士忽然拉开卷闸门,喊住刘海波说:“我们5个人一直没出去,能否网购麻烦你们去取?我可以记下你的电话吗?把电动车借给你们。”

得到肯定答复后,曾女士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你们穿着这身防护服也很辛苦,不容易,衷心感谢。”听到这一句,刘海波感到疲惫都减轻了。

队员心很齐 始终不放弃

刘海波率领着一支小分队,他深知身上责任大,尤其是统一队员的思想认识,并不断提高战斗力。

对于志愿者的工作强度,一般人难以想象。上午8点30分从酒店出发,直到下午5点30分交班,为了始终保持工作状态,队员们常常不吃饭、不喝水,担心中途脱防护服会产生暴露风险。

11月16日,刘海波所在的突击队到达第12网格,8个同事负责搬运1620份物资,包括蔬菜、水果、方便面、瓶装水等。

第一天穿上防护服,且劳动强度过大,4个人出现头晕等身体不适,刘海波还想让他们先休息,结果当晚开会时,队员精神状态恢复,全部要求继续“奋战”。

他自豪地说:“工作的复杂程度超过预期,但我们心还是很齐的,都不放弃,如今工作效率也高了。”

坚守平凡岗位 贡献不凡力量齐心协力守护好美好家园

疫情面前,

不论是志愿者,

还是医务人员、公安干警、

交通执法人员……

他们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不怕苦、不喊累,

为我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他们并没有做出

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

仅仅是在平凡的岗位上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坚守、无畏担当,

才带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与信心。

他们并没有豪言壮语,

“作为城市的一份子,

我们力所能及,

尽自己的一分力!”

“这是我的责任。”

“团结就是力量,有事大家一起扛”

……

一句句质朴的话语,

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

战“疫”无硝烟,凡人真英雄。

每一个坚守平凡岗位的逆行者,

都值得我们致敬。

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不畏疲劳,冲锋在前,

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为疫情防控凝聚起不平凡的力量。

眼下,

防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不容松懈,

我们要咬牙坚持,

力所能及地

为防疫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守护好美好家园。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