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龚国林

曾经的四川新闻界,人才济济,但像高文这样“笔耕不辍”且“锐意进取”的青年新闻人却是凤毛麟角。他不仅具备出色的写作、编辑和审稿能力,还擅长新闻策划,深谙法律法规的规范,集记者、词作家、摄影师、剪辑师、导演、总编、社长于一身。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一直期望能够重启1921年创刊的《新蜀报》,然而却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一直未能如愿。

中国晨报社长高文,于香港维多利亚港留影。共工日报社/发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乎意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高文得知了一份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报——《中国晨报》可在中国香港实现重新“复刊”消息。他立刻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重启这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报纸。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地将《中国晨报》在香港重新“复刊”,并凭借自己的多才多艺和卓越能力,受邀兼任中国警事网总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和中国电影工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

高文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经历不仅展示了四川新闻界的风采,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青年新闻人坚守新闻理想、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在许多年前,记者就对四川新闻界的高文这个名字有所耳闻,但遗憾的是一直无缘与他相见。然而,近年来,记者经常听到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如《最美新娘花》、《父亲》、《粉丝备忘录》、《中国交警之歌》、《高速警花》、《长江战警之歌》、《我的辅警兄弟》等。这些作品文笔流畅,意境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他写的人物专访也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故事性,引人入胜。

直到2023年7月,在一个广东举办的活动上,记者才有机会与高文本人相见。这次见面让记者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机会与他探讨关于他自己和香港媒体在大陆发展的问题。在与高文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出色的才华,还对新闻媒体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的思维活跃,逻辑严谨,推理精确,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在与高文的交流中,记者也了解到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许多故事。他曾经为了创作《最美新娘花》,走访了许多地方,深入了解新娘的内心世界,最终用音乐表达出了新娘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热爱。而他创作的《中国交警之歌》则用音乐表达了交警们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都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认可,也让他在音乐创作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晨报社长高文在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留影。共工日报社/发

除此之外,高文还向记者分享了他对香港媒体在大陆发展的看法和经验。他认为香港媒体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与大陆市场的融合和发展。他表示自己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希望能够为香港媒体在大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次与高文的见面让记者受益匪浅,也让他对四川新闻界的高文这个名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音乐作品和个人魅力都让人难以忘怀,相信他在未来的创作和事业中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高文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的一个工人之家。高中毕业后他先后从事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工作。2012年,20多岁的高文,在四川读者报工作期间,一次偶然机会,高文做客成都聚知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媒体友人畅谈文化媒体发展时,成都聚知斋负责人、资深媒体人王忠明谈到一些有关民国进步报刊、川渝报业鼻祖《新蜀报》的报业往事——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陈愚生在民盟创始人张澜、鲜英的支持下,于1921年2月1日在重庆白象街创办《新蜀报》(当时的重庆还是四川的一部份),为给重庆“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新蜀报》成立之初,陈毅、肖楚女、萨空了、高天等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都先后担任《新蜀报》主笔或编辑,让《新蜀报》成为了重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茅盾、田汉、夏衍、阳翰笙、巴金、曹禺等等,也都是《新蜀报》的座上客。1935年以后,《新蜀报》被国民党政府强制收编。1949年,国共战争结束,《新蜀报》被“停刊”。

之后的一个月里,回到家乡雅安的他想了很多,特别是在得知原《新蜀报》报人高天是其远房爷爷后,最终决定借助互联网以网报形式复苏《新蜀报》,但直到今天,他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份跨度三十年,见证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往事、民主统一战线形成的文化老报,没有像新华日报、新民报(新民晚报)那样,得以传承和发展。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文若有所思的说,《新蜀报》在网络形式发展近十年来,一直没有起色,这也许将成为新闻生涯中最为无奈的一件事。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高文虽然经营能力不强,但他却有着较强的“前瞻性”意识和策划能力。就像一个优秀的棋手,虽然可能不擅长直接操控棋子,但却擅长运筹帷幄,制定全局策略。高文的策划能力使他能够看到《新蜀报》背后的潜力和机会,即使这份报纸或许还未能成功“重启”,但另一份创刊于1945年1月1日的《中国晨报》却进入他的策划视野中。这份报纸虽然历史悠久,但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高文凭借他的策划能力和“辨思”意识,看到了这份报纸的潜力和机会,并开始策划如何将其发扬光大。

2017年冬,在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开始策划《中国晨报》在中国香港的重生与复刊。2019年6月,在国家层面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机下,他“有的放矢”的领会这一精神,吹响了《中国晨报》复刊的号角。同年,中国晨报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之成立,并正式取得了国际刊号。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在党的“文化强国”精神的指引下,坚定地走上了发展之路。旗下的中国晨报-网上的晨报之声作为官方网站,展现出其在不同地域的影响力。从2019年至2022年,该网站不仅在京、津、冀、晋、鲁、新、蒙及川等地开辟了区域频道,还根据时代的呼唤,开设了法治、南风苑文学、非遗等特色频道。这些频道的开设,不仅丰富了网上的晨报之声的内容,也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此外,中国晨报报业集团还与亚洲旅游形象小姐大赛组委会成功联合举办了2021年和2022年中国区的赛事。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在活动策划和执行方面的实力,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影响力。

在2023年7月,中国晨报报业集团经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的批准,正式取得了香港报刊批文。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集团在国内外传媒市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肯定。

尽管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始终坚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这种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晨报社长高文与公安部原副部长罗锋在北京公安部活动中心合影留念。共工日报社/发

他说,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时代,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这个时代,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使得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这个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那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领域,文化产业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更是在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产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和改革,文化产业将更加深入地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在这个历史性的春天,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放异彩。通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市场,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文化产业也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要求,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接着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传媒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呈现于我们眼前,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视频直播、博客文章等各种形式。这种多元化的传媒环境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事件和议题。同时,这种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体验到各种情感和情境,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龚国林

供图:高文

编审:龚建光、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