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交所就厦门罗普特科技集团财务造假行为,对公司及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对公司时任董事等予以通报批评,并就相关违法事实对公司时任监事、高管予以书面警示。

据上交所公告,罗普特在2020年、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2020年营业收入2.14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34.65%,虚增2020年利润总额1.46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81.21%;虚增2021年营业收入1.12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5.42%,虚增2021年利润总额2074.74万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20.41%;虚减2022年利润总额73100883.73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30.84%。

值得注意的是,罗普特上市时间为2021年2月23日,意味着该公司在上市前就可能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然而,作为保荐机构,国金证券似乎并未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在上市时,交易所就对罗普特的收入确认进行了问询,但国金证券信誓旦旦的表示“招股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在剔除了虚增的利润后,2020年罗普特的净利润降至3485.85万元,其中还有1800.61万元的政府补贴。

而这样一家盈利能力堪忧的企业,经国金证券一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机器视觉领域龙头,IPO募集资金高达9.04亿元。国金证券在这一项项目中获得承销及保荐费6824.81万元,不仅如此,国金证券还通过转融通进行二次套利。

资料显示,在罗普特IPO中,国金证券子公司国金创新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战略获配股数2071465股,金额近4000万元,解禁期为2023年2月23日,然而通过转融通出借的方式,国金证券早已完成套现。上市后,罗普特便出现了大跌,国金证券赚得盆满钵满。

2021、2022年,上交所还连续两年向罗普特发出年报问询函,涉及收入确认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但作为持续督导机构,国金证券亦未发现财务造假。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国金证券是否真的未能够发现财务造假,还是怀着侥幸心理故意隐瞒,值得怀疑。

回过头来看近些年国金证券的保荐项目,财务造假屡见不鲜,业绩“变脸”只是常态。2020年1月,创业板上市公司富满电子被举报财务造假,IPO保荐机构正是国金证券;2016年,新三板财务造假第一例参仙源挂牌时主办券商同样是国金证券;

2012年,在三奥股份造假案中,IPO保荐机构依然是国金证券。据当时举报信息,三奥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提前垫资给供应商,转而获得与最终客户结账的方法购买“收入”,从而造假上市。

从已上市的公司来看,国金证券保荐的项目质量同样堪忧。数据显示,2022年国金证券成功发行的IPO项目有12家,几乎都在第一个会计报告期或下一个会计年度出现业绩“变脸”。

比如2022年6月份上市的盛邦股份,上市当年营收同比下滑2.18%,净利润同比下滑27.30%;2022年7月份上市的紫建电子,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8.46%;2022年11月份上市的东南电子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8.23%,净利润同比下滑34.61%;

同样在去年11月份上市的远航精密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6.61%,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8.77%,净利润继续下滑14.72%。

去年12月份上市的柏星龙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7.51%,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6.78%;珠城科技上市当年营收同比下滑0.70%,净利润同比下滑19.75%。

去年8月份上市的金禄电子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5.65%,净利润同比下滑68.76%;去年4月份上市的联盛化学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袭下滑33.38%,净利润同比下滑52.81%。

从过往案例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往往是财务造假的前奏。国金证券保荐的项目在上市不过一年就纷纷业绩“变脸”,其保荐质量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