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小红 李波
今年56岁的山西黎城县程家山乡的申进龙,曾一度因自身残疾、妻子患病等原因,打算中断孩子想上学的梦想。如今,依靠村里的大棚扶贫产业,申进龙可在自家门口务工挣钱还有年底分红,不仅生活水平提高,孩子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实习工作阶段。
山西黎城程家山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近年来,该乡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花生、中药材、红薯、大枣、板栗、瓜果六大种植基地,带领民众脱贫致富。
程家山乡党委书记薛梅16日告诉记者,该乡十几个村借助“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376人,减至如今的54人。薛梅说:“今年年底前我们乡的贫困户就能全部脱贫了,一个都不能少。”
程家山乡路堡村位于浊漳河北岸,全村共有耕地2450亩,优越的土壤条件及成熟的种植技术造就了该村的瓜果品牌,西瓜、油桃、葡萄、套袋苹果等特色水果远近闻名,每到收获季节,产品供不应求。近日,该村的浊漳河滩扶贫专业合作社油桃、葡萄喜获丰收,阵阵瓜果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同时,其它瓜果产品也将在6月内陆续上市。
据了解,浊漳河滩专业种植合作社是程家山乡重要的扶贫产业基地之一,共有10个水果扶贫大棚,年收入约15万元。程家山乡路堡村以收益分红和务工工资的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该村村干部介绍,近两年来已累计为贫困户分红5万余元,收到了预期的扶贫效果。
借助扶贫红利脱贫的路堡村村民陆有为,曾因妻子患病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以务农为生,贫病交加之下,他的两个孩子濒临辍学。该村大棚扶贫产业基地建成后,村里优先考虑陆有为到基地内务工,他每年的务工工资及分红能领近1万元,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程家山乡浊漳河沿岸历来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加之优越的土壤条件,红薯品质优良。当地乡党委经过多次实地规划、外出考察、选种定苗、技术学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目前,程家山乡红薯小镇项目落地,并完成300亩种植任务。该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化方式发展,在实现收益后,为全乡贫困户稳定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据悉,程家山乡将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红薯小镇展销厅,并引进深加工工艺流程,做大做强红薯产业,打造特色红薯小镇,让“小红薯”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程家山乡的百亩枣林生态循环项目通过抱团组合发展,按照“村村联建”、“村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共吸纳10个村投资共计约13万元,完成枣树种植100亩,套种中药材菊花、黑柴胡、杜仲等,规避一村投资的风险,为发展提供活力,促进增收。
目前,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根据规划,该乡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展。
作者:李斐 责任编辑:董勇_GD020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