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北京讯(记者 黄喆)张晶,一位深耕“暖冬”主题创作的实力派作家。她以真挚情感扎根现实生活,在文字中注入人性的洞察与社会的思考,作品兼具文学感染力与现实深度,呈现出温暖而有力量的独特风格。本文从多维视角走近这位以“暖冬”命名文学世界的创作者。

一、多重身份下的创作底色
张晶,1980年生于广西桂林,现定居北京。自幼酷爱文学的她,对写作怀有近乎本能的热情。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始终保持写日记、写随笔的习惯,在平凡的岁月中积累丰厚的生活素材。
如今的她,身兼多重创作身份——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逸飞文学工作室特约作家、安徽鹏宇影视公司签约编剧。多元角色的交汇,使她的创作视野更为开阔,也让作品更具包容力与多维度表达,为她塑造出鲜明的个人创作底色。

二、作品图谱:从文字到影像的情感传递
在张晶的创作版图中,长篇小说《暖冬·雪凝》堪称代表之作。作品以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背景,通过一个平凡家庭的传奇婚姻与四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展现人性真善美与亲情的坚韧力量。该书由香江出版社出版,曾入围广西首届文学大赛复赛。
除《暖冬·雪凝》外,她还创作了《挚爱钟生》《爱,从这里开始》《家的味道》《父爱如山》等多部小说与影视剧本。其中,《挚爱钟生》荣获首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大赛总决赛入围奖,展现了其跨领域、跨题材创作的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暖冬·雪凝》已成功改编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并由共工新闻社、中国新闻月刊杂志社共同官宣为“暖冬·心迹”电视剧指定媒体。作品从文字走向荧屏,让更多观众在光影流转中感受到文学的温度。这一跨媒介创作实践,彰显了张晶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也印证了优质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互相滋养。

三、创作观:于生活肌理中提炼时代脉搏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张晶一以贯之的创作信念。她善于从日常生活的褶皱中提炼主题,以细腻笔触刻画人物、铺陈情节,探讨家庭关系、社会变迁、时代变革等深层议题。
在《暖冬·雪凝》中,她以普通工人家庭为叙事切口,将个体命运融入时代洪流,使改革开放的历史波澜自然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质感中。她常将自身的成长经历与感悟注入角色塑造,使人物形象饱含坚韧、温厚与希望,令读者在共情中看到生活的力量,体悟“暖冬”背后蕴藏的精神内核。

四、创作之路:在困顿中生长的坚持
自2011年专注长篇小说创作以来,张晶的文学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在照顾家庭的间隙里熬夜笔耕,也曾因不被理解而痛失手稿。然而,正是对文学的挚爱与对故事的执念,让她一次次拾起碎片、重新出发。
经历困顿,她愈加笃定;历经风霜,她愈显温暖。正如她笔下的“暖冬”意象——纵然寒意漫天,依然有向阳生长的力量。

从桂林到北京,从书页到荧屏,张晶始终以“暖冬”为笔,描摹时代与个体的情感交织。她的作品,是对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生活温度的深切描摹。那一份柔韧的温暖,正如她的文学追求——用文字点燃生活的光,让每一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作者:黄喆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