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莫过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为“《哪吒2》”)。截至2月16日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19天, 总票房破119亿,堪称传奇。
随着电影的幕后故事逐渐揭开,成都——这座与哪吒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也火出了圈。从导演饺子到出品方可可豆动画、以及电影中的特效,均可见成都元素。
这片土地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能够孕育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动画巨作?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影片深厚的内涵?还是这座城市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创新精神,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
01
《哪吒2》为什么诞生于成都?
对此,四川大学教授、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认为:《哪吒2》之所以诞生于成都,离不开成都市的文化意识。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尤其在数字文创产业方面给予了重点的政策支持。
2005年,成都天府软件园投入使用,大量的数字文创企业在这里聚集,包括腾讯、网易等国内外游戏大厂。2015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诞生了一款现象级产品——《王者荣耀》,给成都的数字文化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此后,成都市的文创产业飞速发展,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动画公司和作品,《哪吒2》也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城市背景之下,涌现出来的一个杰出代表。
回溯历史长河,成都这座城市仿佛是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孕育了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明星。从汉赋名家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到古代诗人李白、高适,再到现代文化的巨擘郭沫若、巴金,乃至科幻电影领域里,由川大教授童恩正作品改编的中国首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成都的文化脉络源远流长,为《哪吒2》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在《哪吒2》影片中,也融入了浓厚的川味文化,生动展示了成都的地方特色。毕竟,导演饺子是四川人,制作团队可可豆动画也是扎根于成都,有成都元素也理所当然。
02
《哪吒2》里,那个角色的形象最像成都?
蔡尚伟认为:“如果一定要以一种形象来具象化成都,那便是哪吒和敖丙相融合的那个形象,一个肉身安放了哪吒和敖丙的灵魂。”
成都,这座魅力之城,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多元性和丰富性而著称。单一的内容或形象远不足以表现成都。而敖炳与哪吒,这一对在电影中呈现矛盾对立又统一的角色,恰好体现了辩证法中的对立与转化。
他们共用一个由藕粉塑造的肉身,作为物质载体,使得两个灵魂能够和谐共存,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各异的特质。这一设定打破了传统,为角色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与深度,人物性格更是充满了矛盾与魅力。
他们所代表的正与邪、美与丑,并非绝对,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这正契合了道家的智慧。而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道家思想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理,与成都的城市特质不谋而合。
成都的蓬勃发展、丰富多彩,如同“道”的生生不息,让人目不暇接,品味无穷。
出品 | 天府观察使
作者 | 方 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