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诗词中的冬天之美(散文3940字)
◎荣光友
我与许多人一样,有着小时候背诵古诗词的经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上学读书以后,就更爱古诗词,非常喜欢描写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古诗词。我爱春天,“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爱夏天,“赤日炎炎似火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秋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月是故乡明”。爱冬天,“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确,冬天虽然北风凛冽天寒地冻,却也挡不住来年的万象更新勃勃生机。冰雪绽芳华,诗意满情怀。我爱冬天,同时更爱品味古诗词中的冬天之美。
说到古诗词中的冬天之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李白、孟郊、白居易、苏轼、刘长卿、柳宗元等诗人笔下描绘冬天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在《冬景》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冻结,诗仙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诗人借冻笔、寒炉、月白生动地描绘出立冬之日的冷清与萧条,但诗人对此并没有伤感之意,而是寄情美酒,顺应气候的变化,酣睡冬藏,表现出舒适和惬意的样子,引人无限遐想。令人掩卷难忘。
唐代诗人孟郊在《洛桥晚望》中写道:“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桥下的水刚刚结冰,洛阳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叶落的榆柳掩映着楼阁,明亮的月光下,嵩山上的积雪清晰可见。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阔达的胸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在邯郸驿站停脚歇息的那天,恰逢农历冬至。晚上独自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夜会相聚到深夜,也许还会念叨着我这个“远行人”。该诗语言简洁朴实,情感真挚动人。诗人着笔思念之情,不仅书写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想,而且还从另一层面加以联想,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结构层次,给人以心灵的碰撞和启迪。
宋代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写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冬天,荷花消失了踪影,已经不见了那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还没有开败,剩下的是不怕风吹雨打的枝条。别以为一年的好光景将尽,你要记住,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正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该诗用初冬景色比喻人生即使到了晚年,仍然大有作为。诗中用“傲霜枝”比喻朋友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同时勉励他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深情厚意跃然纸上。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诗。该诗写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蚁,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没有过滤的酒。新酿的米酒色佳香浓,红泥小火炉烧得红彤彤的。天黑时,好像要下雪了,我们来共饮一杯,好吗?该诗用朴实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写出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的确,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的饮酒的房间里,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值得点赞。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写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白屋,古代贫穷人家的住房通常房顶用白茅草覆盖或木材不涂油漆,所以叫“白屋”。柴门,用柴草编扎的门。天色昏暗,苍山遥远,天气寒冷更显得茅屋破旧。远远听见柴门外的狗叫声,风雪夜来了远方投宿的人。这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中有画,画外见情。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归人言语声等,温暖而美好。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读这样的诗词,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冬天里的暖意!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远远近近的山上不见飞鸟的影子,大大小小的路上不见人的足迹。只见江面的孤舟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垂钓。诗歌描绘的画面特别令人动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也许,孤是某些人的人生常态,傲是生命有所不为的底限。据资料分析,这个不怕冰雪风霜的老渔翁形象,实际上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被贬到永州以后,虽处境艰难,仍傲然不屈的品格。特别令人敬佩。
咏梅诗篇是古诗词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文豪曾创作出了为数不少的咏梅题材的诗篇,其中杜耒、王安石、陆游等人的诗作因脍炙人口,特别值得人们品读。
宋代诗人杜耒在《寒夜》中写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是一首看上去简单却又意味无穷的短诗。深夜友人来访,大家围炉喝茶,赏月观花,人情之暧,远远胜过了冬夜的寒冷。为什么与平常没有太大区别的“围炉喝茶”竟然如此扣人心弦呢?这是因为有着梅花相伴,这才是最为富有情趣、格外不同的事情。此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又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非常耐人寻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一诗。该诗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开放。远远看去就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隐隐有一阵阵清香飘来。该诗通过对梅花坚强傲然、不畏严寒品格的赞美,说明了坚强高洁的人格特别具有魅力。同时也彰显了诗人所在意的冬天梅花,是生命对苦难顽强不屈的抗争态势。令人掩卷难忘。
宋代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孤单寂寞地开放。暮色降临,漫天风雪来袭,这令梅花的处境愈发艰难。梅花不屑与百花争奇斗艳,更不在意被妒忌排斥。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该词运用清丽淡雅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字面上不以梅花为主,实际上却传神地将梅花的姿态、神韵和品格展现出来。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借咏梅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报国无门、英雄无路的时代悲剧。但末句“只有香如故”却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体现了一位失意英雄的铮铮铁骨,彰显了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陆游的这首咏梅词,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古诗词中的冬天之美,不仅有《冬景》《洛桥晚望》《寒夜》《梅花》等等描写天寒地冻、风光景物、亲情友情、梅香四溢等态势的作品,而且还有描绘男儿壮志,边塞豪情,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边塞派诗作,非常值得人们品味咀嚼。
唐代边塞诗人卢纶在他的《塞下曲》中写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是一首写景叙事诗篇,叙述了边疆将士雪夜抗敌的战斗场景:在一个月黑风劲、雁飞无声的夜晚,敌军的统领带着队伍悄悄地逃跑了。敌人的行动被我方察觉,我军将领正要率领轻骑兵前去追击,可正在这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在弓刀上落满了雪花……该诗虽然只描写了我方将士们准备追敌的场面,没有写结果,也没有写战斗的激烈程度,但却扣人心弦,意韵无穷,边疆将士英勇奋斗的雄劲之美跃然纸上。
宋代诗人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躺卧不起。戍轮台,在边疆防守。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诗人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据资料介绍:该诗创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仍心怀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于是在“那个”风雨大作的夜晚,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该诗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展示了作者一片赤胆忠心。是的,男儿壮志,边塞豪情,保家卫国,英勇奋战之精神特别值得弘扬。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笔下的冬天,有雪的刺骨,也有征伐的刚硬。他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起笔点出边塞风狂雪早,接着写雪后景色。作者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春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然后写边关将士艰难困苦的军旅生活……诗人借描写边塞奇幻的景物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歌咏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之美,这是一首非常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
冰雪绽芳华,诗意满情怀!
总之,描写冬天之美的经典古诗词,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启迪和熏陶,值得我们长期的好好地阅读和品味。
本文参考资料:
1、《唐诗三百首》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5年1月第1版、2018年7月第6次印刷 定价:24.80元
2、《图解唐诗宋词元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016年8月第1版、2019年5月第4次印刷 定价:39.80元
3、《古诗词180首》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202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29.80元
4、《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2019年12月第1版、2021年9月第2次印刷 定价:29.80元
5、《四季里的唐诗》全四册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2023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00元
本文正文字数3940字
2024年12月8日
作者简介:荣光友,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1971年被招工到五通桥盐厂工作,1974年参军,在西北某军区部队服兵役,退伍后,先后在峨眉山盐化集团、和邦集团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成人教育大学文化,2013年6月退休。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有关报刊杂志。最近几年,先后在《北京文学》《望月文学》《沫水》《成都商报》等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60多篇。现为《望月文学》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