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7日电 五年前,滇东高原的晨雾尚未散尽,安管员胡文杰第一次扣上安全帽的系带。帽檐下那双青涩的眼睛,此刻正紧张地扫视着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罗八高速项目部的工地,钢筋丛林里,老师傅们行云流水的操作让他既敬畏又不安。这个安全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不会想到,未来五年他将日夜守护,用责任与承诺在混凝土与钢架间编织一张无形的生命防护网。
初入工地时,胡文杰的规范手册被老师傅笑称“天书”。直到某日发现脚手架作业未设置生命绳,他鼓起勇气制止却遭反问:“娃娃,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多!”当晚他在安全日志里写道:“制度若不能翻译成现场语言,终将是空中楼阁。”此后他化身“工地翻译官”,将安全条款转化为“高挂低用像挂腊肉”“交叉作业要跳双人舞”等俚语,甚至用钢筋废料制作违规操作模型。当老师傅们开始主动讨论“坠落系数相当于从几楼跳下”时,他知道坚冰正在融化。
调任百色北环线项目时,胡文杰迎来职业生涯首次独当一面。深夜的板房里,他面对空白文档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如同设计精密仪器。压力最大时,他翻出手机里工友全家福设置成电脑桌面,那些期盼的眼神成了最坚韧的精神锚点。当首版《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通过评审时,他特意在扉页引用《孙子兵法》:“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的安全应消弭风险于未形。”
东兴高速的软基路段成为试炼场。传统桩机在淤泥中举步维艰,胡文杰连续两周蹲守现场记录设备位移轨迹。某天观看挖掘机履带转向时灵光乍现:为何不能给桩机装上“机械腿”?他和项目部技术团队一起研制的步履式行走装置,融合了液压顶升与模块化底盘技术,使移机效率大幅提升。这项获评省级创新案例的发明,内核是他始终秉持的理念:“最优的安全方案,应让风险控制如呼吸般自然。”
当新一代安管员生问他“如何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胡文杰指向工地飘扬的安全旗:“你看,旗帜从不说话,但每个人都知道风的方向。”这位安全守望者在职场修炼进程中披荆斩棘,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安全不是约束的锁链,而是自由起舞的舞台边界。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