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中交一航局顺德伦桂路工程
(横一路—横五路段)
迎来关键节点
国内首套内河沉管施工船组
“一航津安6”“一航津安7”
在潭洲水道历时3天拼装完成
进入系统调试及各工序演练阶段
为项目后续沉管安装施工奠定基础
作为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
潭洲隧道是
国内最大最宽、单孔跨径最大
内河混凝土沉管隧道
2024年
项目进入全面大干阶段
南北两岸建设火力全开
沉管管节预制高效推进
时值年末
项目现场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建设者怎样确保施工高效推进?
让我们共同了解
穿针引线,精准实现大体量钢筋绑扎
潭洲隧道预制沉管的断面宽40.5米,高10.65米,为国内最大。经过倒排工期,要在2024年内完成所有沉管预制,每14天就要完成一个节段,沉管预制必须形成“流水线作业”。
钢筋是沉管的“骨架”,高精度高效率开展钢筋绑扎是开展预制工作的前提。每一段沉管管节使用钢筋总重约860吨,其中,沉管外侧墙有4层主筋,最粗直径达40毫米,需要封闭成环,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标准。安全高效地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大体量的钢筋的高精度绑扎,是摆在预制施工前的首道难题。
技术团队对细节开展分析研讨,创新提出“防沉降、防位移、防扭转”的整体架体加固方案,设计改进专用钢筋绑扎台车,让一根根钢筋各归其位,使钢铁“巨龙”的骨架逐步成型,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向着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树立内河沉管标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乾坤挪移,攻克模板转运关键技术
沉管内部行车道模板长20.31米,宽17.15米,高9.15米,重量达400吨;沉管中廊道模板长43.2米,宽2米,高8.85米,重量近100吨,长宽比达21倍。模板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转运空间占地大,对转运过程稳定性要求高。若全部拆解再拼装,将面临工期和精度均不可控的风险。
为快速安全转运模板,项目团队多次开展方案研讨和技术攻关,国内首创双排模块车组合转运:利用模板自身的液压顶推系统将模板移动至模块车上固定,模块车利用360度全回转轮胎系统在场地内行走,将模板整体转运至其它预制台座。此举节约了一个月以上的工期,为按计划完成全部沉管预制提供了高效支撑。
精准控温,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潭洲隧道每个沉管管节平均需要一次性浇筑3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沉管需要在水下承受极大的水压,因此管节中不能出现任何裂缝、气泡,混凝土温度控制格外重要。
项目团队潜心研究、反复试验,通过优化配合比,降低胶材的水化温升和水化放热,适度提高混凝土水胶比改善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拌和站从骨料、粉料喷淋降温,在混凝土拌和中投入冰屑,通过预冷方式降低拌和过程温度,为浇筑后的水化放热留出足够空间;在搅拌站粉料罐加装自动测温设备,实时监测各类原材料温度,建立入模温度理论计算公式,计算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低于28℃。现场人员昼夜分三班轮流作业,高效调配拌和站生产与运输车节奏,连续完成管节浇筑,有效保障了项目施工质量。
数字赋能,科学组织北对接端施工
北岸隧道对接端采用明挖作业,基坑深度达22米,横向40.7米,纵向39米,基坑深度大和支撑层数多导致浇筑空间受限。对施工组织和资源调配提出了严峻挑战。
针对狭小空间施工,建设团队在结构施工上强化预制化理念,将支撑结构与模板在场外拼装、整体安装,减少对现场作业的空间占用;采用多级溜槽与串筒组合工艺,精确控制混凝土浇筑位置,提高布料精度与效率。为精确控制沉管对接部分端钢壳安装,项目团队结合BIM技术确保测量通视,多级转换测控点位,严保测量精度,为沉管精准对接提前做好准备。
如今
顺德伦桂路潭洲隧道
沉管预制浇筑管节已完成14节
北岸对接端主体结构浇筑即将完成
预计于12月末
实现沉管管节全部预制
和安装船的整体调试
于春节后正式启动沉管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