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9日电 清晨的阳光透过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职工之家的玻璃窗,洒在排队等候的人群身上。这里没有机械的轰鸣,只有轻声的交谈和淡淡的艾草香,总部工会组织的中医义诊活动正温暖开启。来自各个项目的建设者们暂时放下安全帽,在此寻求一份身心的调理。
资深中医医师王医生指尖轻搭在党群干事张皓的腕部,眉头微蹙:“肝火有点旺,最近熬夜多了吧?”这句精准的判断让小张连连点头。义诊台前,医师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每位职工定制调理方案。司机班的曹师傅收获一套肩颈穴位按摩法,技术员小杨拿到量身定制的食疗清单。这种个性化关怀,让千年中医智慧在现代工地焕发生机。
理疗区内,火罐在老师傅背上留下圆润的印记。“酸痛感顿时轻多了!”他惊喜地活动着肩膀。按摩师针对久坐、熬夜等不同人员的特点,采用差异化手法舒缓肌肉紧张。许多职工通过体验刮痧、艾灸等传统疗法,在温热感中释放积累的疲惫。
活动现场变成了健康课堂。医师演示“风池穴”“足三里”等保健要位的按压方法,讲解四季食疗要点。不少同事认真记笔记:“这些知识比吃止痛药管用,得带回去推广。”工会办的同事们还共享了中医保健方法的链接,将短暂义诊转化为长效健康管理。
健康是职工最大的福利,通过定期开展此类活动,可以让中医养生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当大家在义诊检查后重返岗位时,不仅带着舒缓的身体,更怀着被关怀的温暖,这份呵护,正如工会娘家人一样,给我们最亲切的关怀。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