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据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中国与全球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发病排名前六的癌种中,四个是消化道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除了大家熟悉的胃癌、肠癌,排在第三位的是既不容易发现,又容易误诊的“胃肠间质瘤”。
01:42胃肠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到3%,中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2万~3万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胃肠道间质瘤和我们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我们常说的癌是长在器官的上皮层,而胃肠道间质瘤是长在间叶组织。长在上皮层的癌,有任何症状患者都能感觉出来,比如胃癌,我们的胃可能会不舒服,而间质瘤长在中间那层,大多数间质瘤会向外长,而腹腔的内部空间比较大,长到几公分可能都感觉不出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叶颖江:如果是因为症状已经发现了,应该是危险度不能再高的了,它通常是按照危险度分。就复发转移的危险度分,就是分4级。一到有了这些个症状之后,大部分都属于高危险、中高危险的病人了。那么怎么去发现呢?一个是常规的肠镜、胃镜,再一个可以做一下CT的扫描。特别有些病人长到跟这个小孩头一样这么大的时候,胃里可能还没有任何的症状。
胃肠间质瘤早期也容易被常规检测手段忽略,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出现肝脏和腹腔转移的几率可达20%,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调查显示,在首次诊断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约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肝转移和腹腔转移,65%的病人会转移到肝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术后复发率高 胃肠间质瘤亟需有效药物
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而且术后一旦复发,其生存时间一般仅有10-20个月,而且它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因此有效的靶向药物非常重要。
01:21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基因疾病,通俗的说就是由于目前尚不明确的因素导致基因出现突变而患病,因此对耐药和疾病进展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有使用的一、二、三线治疗出现药物耐药之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依然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近一年来世界范围内对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取得了快速进展,新研发的多点靶向药物有效解决了继发耐药等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叶颖江:有一些晚期的病人,难治的或者有转移的病人,那么一线、二线、三线的治疗可能效果就不太好,现在我们有了新的选择,那么使得病人获得了一个生存的希望,也就是四线的新的药物,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治疗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带来了生存延长的这种可能。
另外由于胃肠间质瘤一般发生在50岁到60岁之间,专家建议大家定时检查身体,尤其50岁以上,或有胃息肉、胃炎等疾病,胃癌疾病史的患者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胃镜。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症状,应检查胃肠镜以防漏诊。
(编辑 尹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