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壮年抑郁相比,老年抑郁的表现有一些不同之处。老年抑郁者的抑郁症状容易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当事人往往否认自己有抑郁的感觉,而承认有很多躯体不适,如失眠或睡眠欠佳,一些老年人抑郁之后,虽然情绪低落,但精神活动并没有减少,语言啰嗦,唠叨不停,经常回忆过去的不幸经历,埋怨亲人,反复诉说等。9月9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胡光华做客郑州经济广播为大家解答老年抑郁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老年抑郁?
狭义的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老年期(大于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以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病程较冗长,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障碍。
二、老年抑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太典型,下列症状在临床表现中较为突出。
焦虑、抑郁和激越 : 老年患者对忧伤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多用“没意思、心里难受”来表示,常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有时躯体性焦虑可完全掩盖抑郁症状。如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以至于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间失眠,或反复追念以前不愉快的事情,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导致家庭和其他人不幸,对不起亲人,喋喋不休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严重者满床翻滚,焦虑万分。
认知损害:老年抑郁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时与痴呆相似,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抑郁障碍常见的症状。约有80%的患者有记忆减退的主诉,存在类似痴呆表现的占10%-15%,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国外作者称此种抑郁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老年抑郁会出现活动缓慢、面部表情减少、语言迟缓这就是精神运动性迟滞的表现。
它通常以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为特点,影响躯体及肢体功能,且伴有表情减少、语言阻滞等。如思考问题困难,对提问常不立即回答,经反复询问,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思维内容贫乏,大部分时间处于缄默状态,行为迟缓,重则呈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躯体症状的表现也不容忽视。
许多老年人否认抑郁症状的存在而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因而情绪症状很容易被家人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未遂或行为时才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有人把这种躯体症状所掩盖的抑郁障碍成为“隐匿性抑郁症”。这些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障碍,包括:1.疼痛综合征,如头痛、胸痛、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2.胸部症状,如喉部堵塞感、胸闷和心悸等;3.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腹部不适、腹胀及便秘等;4.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面红、手抖、出汗和周身乏力等。其中,以找不到器质性背景的头痛及其他部位的疼痛最为常见,周身乏力和睡眠障碍也是常见症状。临床上遇到反复主诉躯体不适而查不出阳性体征的患者应考虑到隐匿性抑郁障碍的可能。
老年抑郁的季节性: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缓解。这个现象的发生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然后随着光照时间的季节性增加而缓解,多伴有食欲、体重的增加以及睡眠增多。
三、为什么老年人易患抑郁症?
1.增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生物化学的变化。
2.生物节律变化。
3.脑组织结构改变。
4.心理社会因素。
四、哪些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老年抑郁的诱因?
退休生活的不适应:许多面临退休或者说刚刚退休的老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是非常不适应的,因为常年的工作已经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突然从忙碌的工作中停下来是很难接受的。
退休后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不被时间所淘汰;要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多找一些自己的爱好,好好培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不要总是回忆工作时的样子,应忘掉曾经的地位和身份,把自己看成普通人。在生活中多去关注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能够让我们更洒脱、更惬意。
躯体疾病的出现:患者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甚至得了不治之症,反复检查、资料,虽经解释但无法释怀。往往对正常躯体功能过度关注,对轻度疾病过分反应。
对于重度躯体疾病伴随的抑郁障碍,需要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隔代抚养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妇女劳动率提升和夫妻忙碌等原因影响下,父母无暇照顾子女,不得不将孩子交给祖辈抚养。这是近年来的社会趋势,也逐渐演变为社会问题。祖辈基于对自己血脉延续的注重,对传宗接代者的期盼,主动而强烈地负起隔代教育之责。
我们在病房里,见到过因为孙子骨折引发爷爷焦虑发作住院的,见到过因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引发奶奶抑郁发作住院的。
因此,年轻父母除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增进亲子感情外,还应与老人多沟通,尊重和感谢老人对孩子的照料和抚养,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沟通时尽可能用简化语言,适时以老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这样,尽可能的减少沟通障碍,融洽三辈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老年抑郁的预防
1.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
2.有至少一项兴趣爱好
3.有至少一位可倾诉的朋友
4.保持良好的心情。
人的一生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作为孩子,陪伴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第二次是作为父母,守护在孩子身边,懂得第一次生命的难能可贵。感恩父母,感念老人,祝愿我们的老人温馨、更愉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