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自登上曆史舞台,就将社會結構和社會變遷作爲核心課題,科學地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奠定了理論基石。中國共産黨一經誕生,就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确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社會民生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推進中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校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設立社會學學科,研究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方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爲黨立言、爲黨分憂,是中央黨校履行職責使命的必然抉擇。20世紀80年代早期,中央黨校在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成立了社會學教研組。2009年,國家行政學院成立社會和文化教研部。2018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整合全校(院)相關教研力量,組建全新的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在學科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學學科的全體教師秉承爲黨育才、爲黨獻策的黨校初心,努力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積極回應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問題,總結提煉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實踐經驗及其理論意涵,爲推動實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會長期和諧穩定,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加快建設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而接續努力。
學科發展沿革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學學科建制還未成形,但對學科發展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課程和師資等,都進行了探索和儲備。
1933年3月,馬克思共産主義學校創建,有關社會發展方面的内容很快就成爲教學的組成部分。從1933年3月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瑞金開始長征前,學校在蘇區工作人員訓練班,黨團、蘇維埃和工會訓練班,高級訓練班等班次中開設了社會發展史課程。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後,1935年11月,中央黨校在延安複校。從1937年開始,黨校在教學體系中設有“社會知識”“社會常識”等社會學相關課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适應革命和建設的需要,社會發展相關内容逐步成爲中央黨校課程體系的一部分,爲社會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随着工作重心的轉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鋪開,中國社會學學科開始恢複重建并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1979年3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題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提出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需要趕快補課”。1982年,中央黨校正式開設社會學基本課程。1984年,從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班引進社會學師資充實教學力量,由社會學教研組教師組織編寫了《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問題和社會政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史》等教材,并在1986年秋季學期舉辦了第一期全國黨校系統社會學師資班,爲黨校系統社會學學科的發展壯大培養了第一批專業人才。1994年9月,國家行政學院正式成立,開始引進社會學專業人才,并在青幹班開設“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等課程。1996年,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設立社會學教研室。1998年,中央黨校獲得社會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次年開始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此期間,社會階層結構、社會公正、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等課程開始在各主體班次中普遍講授。
進入21世紀以後,黨中央有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和相關戰略安排全面落地,社會建設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爲社會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契機。在幹部培訓方面,2003年起,國家行政學院在主體班次開設社會矛盾與社會和諧方面的課程。從2007年秋季學期開始,國家行政學院司局級幹部任職班和進修班開始設“社會管理與政治建設”專題。與此同時,中央黨校開始每年舉辦改善民生與社會建設、城市發展與城市治理方面的省部級和廳局級領導幹部專題研究班。2008年,國家行政學院舉辦全國行政學院系統社會管理與政治建設師資班,開設了社會建設、社會管理方面的課程,培養了一些社會建設方面的師資力量。2009年,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成立後,大力引進社會學教研人員,重點關注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等現實問題。
這一時期,社會學學科的學術研究也産生了較大的影響。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建設教研隊伍對社會管理問題進行大量研究,承擔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的“‘十二五’時期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課題研究工作,出版了《中國社會治理通論》《社會管理創新案例選編》等著作,主編《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教材,開展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研究”重大課題研究。在中央黨校方面,社會學教研隊伍出版了《社會公正論》等專着,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大量研究成果,對社會公正和社會政策的研究産生較大影響。這些科研工作都很有深度和特色,奠定了黨校和行政學院系統在全國社會建設學術研究中的獨特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學學科得到大發展。社會學教研隊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聚焦現代化、社會結構、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等主題,展開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教學科研工作。特别是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成立後,教學與研究力量大大加強,成爲全國社會學和社會建設領域的一支重要教研力量。至2022年底,社會學學科專職教師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教師的學術兼職較多,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業技術人員一級崗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等。時至今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已經成爲國内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重要教學研究與咨政基地,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教學和研究方面擁有長期積累和比較優勢,能夠對地方黨校發揮較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理論社會學、應用社會學、社會治理、社會政策等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以及科研咨政等方面發揮着獨特的功能,學科發展形勢持續向好。
學科教學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學學科教學工作堅守爲黨育才的初心,圍繞主體班次學員、系統師資和全日制研究生這三類不同的教學對象,不斷完善社會學和社會建設方面的課程體系,引進和培養師資力量,教學培訓體系日趨成熟定型,教學效果良好。
在主體班次教學方面,由社會學學科教師主講的“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成爲校(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校(院)各主體班次中普遍開設。校(院)每學年均開設省部級領導幹部和廳局級領導幹部社會建設研究專題班,每期有數十名學員參加學習,專題班系統地開設“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以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共同富裕、教育、就業、分配、社會保障、健康、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的課程。
在師資培訓方面,社會學學科先後于2014年和2021年2次舉辦全國黨校系統社會學師資培訓班,來自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校的200多名教師接受了比較系統的社會學知識培訓。
在研究生教學方面,社會學學科教師負責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社會治理專業和社會保障專業2個二級學科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養;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招收社會學、人類學2個專業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研究生培養體系。
以上這3類教學工作爲全國黨政系統、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高校、研究機構等培養了大量具有紮實社會學知識基礎的專業人才。
學科研究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學學科研究方向堅守爲黨獻策的初心,通過大量理論與實證研究,彰顯了自身的研究特色。
黨領導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近年來,社會學學科教師與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4地省級黨校教師集中攻關,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的時代背景、重點任務、原則方法、理論内涵、價值意蘊、思想體系和重大意義,有效地提升了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相關主題的研究水平。出版了《社會建設概論》《當代中國重大社會問題概論》等著作,深化了對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熱點難點問題的認識。承擔了一些相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工作,如僅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就承擔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社會建設的實踐和經驗研究”“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等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社會學中層理論研究。長期關注社會學中層理論研究,在社會公正、社會結構等研究領域出版了《當代中國社會結構2010—2020》《社會公正論》(第三版)《中國現代化論》《世俗化與中國的現代化》《以交流和溝通重構社會關系模式》《社會的邏輯》《偉大的轉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變遷》《社會合作論》等專着,在《中國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大量研究論文,有關社會公正、社會現代化的研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社會治理研究。對當代中國社會治理的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從2013年起連續10年主編出版《社會體制藍皮書: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形成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出版《社會治理新論》《在國家和社會之間——中國政治社會團體功能研究》《治理時代的中國社會組織》等專着,在《社會學研究》發表多篇重要研究論文,在社會體制改革、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城鄉基層治理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
社會政策研究。對當代中國社會政策中的一些重大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在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着。譬如,主持社會政策方面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和重點項目多項,連續10多年主編出版《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主編出版《中國養老服務發展報告》,出版《戶籍制度研究:權益化及其變革》等著作,編寫《社會政策概論》等教材。值得一提的是,由本學科教師牽頭的2021年度校(院)重大委托課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課題組,組織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校系統數百名教師在全國30個省(區、市)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和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訪談,形成一系列調研成果,深化了對中國鄉村社會的認識。
此外,社會學學科教師在中央主要内參上刊登了大量有關社會建設、扶貧、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的研究報告,一些報告獲得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在咨政建言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學科發展目标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着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爲校(院)社會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方向引領。
面向未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學學科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校(院)委會的決策部署,積極踐行黨校初心,努力發展具有黨校(行政學院)特色的社會學,服務中心工作;發揮好社會學在教研部學科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和輻射作用,發展民族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等分支學科。在實踐中,社會學學科将努力聚焦學術研究方向,打造學術共同體,促進教學科研相融,加強高端智庫建設,堅持開門開放交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學科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