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壶公山寻芳记

“听说壶公山有朵‘聪明花’,登顶就能见着!”这句莆田当地的古老谚语,成了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莆田码头项目部春日团建的由头。当测量员小潘在茶余饭后提起时,办公室里顿时漾起轻松的笑声——这些终日与钢筋水泥为伴的建设者,决定暂别图纸与桩基,向山林讨一味灵感良方。

晨光初露,中巴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窗外景色如卷轴般缓缓展开:密集的楼宇渐次稀疏,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田畴,最终没入云雾缭绕的深山。车厢内的谈笑声渐渐低了下来,众人仿佛赴一场与自然的默约,期待在山水中唤醒沉睡的感官。

徒步阶段,团队自然分化出两种节奏:年轻人如脱缰野马般冲向高处,笑声惊起林间飞鸟;老师傅们则信步徐行,时而驻足辨识草药,时而讨论石阶砌筑工艺。总工程师王冲指着一处风化岩层感慨:“这山体的纹理,和咱们码头基岩勘测数据倒有几分神似!”

登顶时刻,所有疲惫被眼前景象一扫而空——云海在脚下翻涌,城市化作远方微缩模型。技术员嘉伟深吸一口气:“站在这里,才发现平时纠结的施工难点,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众人纷纷以云海为背景合影,快门声中,紧绷数月的心弦悄然松弛。

回程车厢里格外安静,有人闭目养神,有人翻看照片。项目经理史虎彬总结道:“所谓‘聪明花’,或许是让我们学会在忙碌中留白。就像施工要留伸缩缝,心灵也需要呼吸间隙。”次日,当大家重返施工现场时,有人发现会议室白板上多了一行字:心若壶公云,自有智慧开。

这场登山活动未给工程进度表增加任何数据,却为团队注入了难以量化的精神养分。正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莆田码头建设者所领悟,真正的智慧,既藏在精密计算的图纸里,也蕴于拥抱自然的胸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