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千里驰骋见证国家脉动
从新疆到黑龙江,跨越数千公里的自驾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穿越,更是一次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交力量的实地见证。沿途壮丽河山与纵横交错的路桥工程,深刻诠释了“交通强国”的时代内涵。
旅程途经新疆雪山、阿拉善沙漠、东北平原等多地貌区域,沿途多条标有“中国交建”的高速公路和桥梁隧道飞架山河。这些工程将昔日险峻天堑化为平安通途,让“一日千里”成为现实。正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新疆项目部员工所言:“亲眼见到自己企业建设的工程服务千家万户,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阿拉善沙漠段,防风固沙技术与公路建设相结合;在东北平原,桥梁结构适应冻土与季节性气候挑战。这些细节体现中交工程“因地制宜、科技赋能”的建设理念。沿途服务区电子屏显示,中交一航局参建的多条公路,为国家经济动脉注入强劲动力。
抵达黑龙江后,员工第一时间与当地项目部交流路桥养护经验。他表示:“这一路既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更体会到作为建设者的责任。我们将把旅途中的感悟转化为实干动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中交一航方案。”
从西北边疆到东北沃土,一条条公路串联起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中交一航人薪火相传的匠心与担当。正如项目部员工所说:“我们既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每一条路,都是写给大地的情书;每一座桥,都是连接未来的纽带。”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