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超级工程走进课堂

秋冬时节,天津市实验小学滨海校区的教室里迎来一群特殊的“老师”——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的工程师们带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的施工影像与技术故事,为百余名师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海筑梦”之旅。

“为什么沉管隧道要埋在深海之下?”“工程师如何让万吨沉管在海底精准对接?”面对孩子们好奇的提问,天津港集疏运通道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朝晖以港珠澳大桥E15沉管安装为例,用动画演示了沉管浮运、下沉、对接的全过程。当听到建设团队曾连续150多天攻克世界级回淤难题,最终实现“海底穿针”的壮举时,同学们惊叹道:“原来每一个工程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

工程师们还展示了深中通道的创新成果: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如何运用北斗系统实现毫米级安装精度,自主研发的沉管运安一体船如何像“海底变形金刚”一样完成高难度作业。为让学生直观理解,课堂特别设置了模型拼装环节,孩子们分组协作搭建简易沉管结构,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工程设计的精妙。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想传递一种精神。”李朝晖表示,课程特意融入了技术团队从被外国索要天价咨询费到自主攻关的奋斗经历,希望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课后,学生们提交的绘画作业中,多次出现“未来想造跨海大桥”“要当隧道工程师”的梦想宣言。

作为“企校共建”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已累计开展工程师进课堂、模型捐赠、爱心助学等公益项目数十次,将超级工程转化为科普资源。正如校方老师在活动致辞中所说:“这些跨越山海的工程奇迹,正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