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冬日虾香暖人心

冬意渐浓,莆田码头的海风裹挟着凉意,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莆田码头项目部的食堂却因一道金黄酥脆的避风塘虾而暖意涌动。这道粤菜经典以蒜香浓郁、虾壳酥脆著称,鲜辣的滋味不仅驱散了寒意,更成为连接团队情感的纽带。

食堂主厨逯师傅每日清晨第一件事,便是查验送来的海虾是否鲜活。“虾壳青白透亮、虾肉紧实弹润的才是上品,”他一边熟练地剪去虾须虾脚,一边解释,“开背去虾线是关键,否则泥沙会影响口感”。

为追求极致风味,逯师傅坚持手工制作蒜酥:蒜末需冷油下锅慢炸至金黄,火候多一秒则苦,少一秒则生;面包糠则需炒至颗粒分明,与蒜酥混合后形成独特的焦香脆感。

这道菜的诞生源于香港避风塘渔民的智慧。早年渔民为驱湿气、耐储存,用大量蒜蓉和香辛料快炒海鲜,逐渐演变为粤菜中的特色风味。

逯师傅将这一传统与项目部需求结合,调整辣度适应各地职工口味——川湘籍职工偏好重辣,江浙同事则喜微甜,每一盘都藏着量身定制的关怀。

“逯师傅的避风塘虾能吃出三层味道——先是蒜香冲鼻,再是虾肉爆汁,最后回味一丝鲜辣!”东北小伙潘海冰捧着饭盒感慨。这道家常菜,已成为项目部的“情绪加油站”:加班深夜,食堂总会预留几份热虾;新员工入职时,避风塘虾更是“迎新菜”标配。

炊烟袅袅中,美食超越了果腹之需。正如项目经理史虎彬所言:“海岛工程靠技术攻坚,更靠人心凝聚。逯师傅的锅铲下,炒的是匠心,暖的是归属感。”如今,这道避风塘虾不仅温暖了莆田码头的秋日,更成为一线建设者并肩奋斗的味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