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以科技之翼赋能智慧工地建设

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雄安未来科创城项目施工现场,一架银灰色无人机灵巧地穿梭于钢结构之间,时而悬停采集数据,时而沿预定航线自动巡航。

而操控它的正是“90后”技术员庄建伟——同事们口中的“飞手小庄”。凭借精湛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他将传统施工中的难点转化为高效可控的数字化作业,成为项目提质增效的“技术引擎”。

庄建伟与无人机的结缘始于四年前的山区高速项目。面对复杂地形和连续降雨,传统勘测举步维艰。在项目总工带领下,他主动钻研无人机航测技术,从基础飞行到倾斜摄影,每晚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航线规划、影像拼接等技能。短短数月,他已能独立完成高精度地形建模,为陡峭边坡的施工方案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转战未来科创城项目后,一次大风天气下的风管巡检任务凸显了他的技术价值。楼顶风管系统分布广、高空作业风险大,庄建伟提出无人机巡检方案:“搭载高清摄像设备可捕捉毫米级裂缝,数据实时回传分析,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实操当日,他操控无人机灵活规避障碍物,精准悬停在目标区域。显示屏上,风管焊缝细节清晰可见,两处隐蔽锈蚀点被迅速标记。项目安全总监赞叹:“这比人工检查更全面、更安全!”此后,无人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进度监测、土方测算等领域,有效降低了人工巡检成本。

如今,庄建伟正带领青年团队开发无人机AI识别系统,计划实现安全隐患自动预警。“技术终将服务于人,”他表示,“我们要让科技创新真正扎根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