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寒潮中的测量精度保卫战

寒潮来袭,津冀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但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各个施工现场,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其中,就有测量班组的同事们,他们以冰天雪地为战场,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严寒较量的测量精度保卫战。

清晨6点,测量主管张工带领团队开始仪器预热。极低温会导致全站仪测距精度偏差,团队创新采用“恒温箱+随身暖贴”双重保温法,确保设备在户外连续工作2小时仍保持最佳状态。技术员小刘说:“我们甚至给棱镜穿了‘棉衣’,用保温材料包裹棱镜杆,防止热胀冷缩影响数据。”经过反复验证,团队在严寒条件下的测量误差控制在±1.5mm内,优于规范要求。

辽北平原的施工现场已是大雪纷飞,测量员每日需在积雪中徒步巡线。安全员提前组织清理主干道,并在测量点铺设防滑砂石。“我们给每双劳保鞋加了防滑钉,既安全又保暖。”在团队的集体配合下,已顺利完成阶段性控制网复测及沉降观测点监测,数据合格率达到100%。

在另一个工地,项目部搭建的“暖心室”成为数据处理的枢纽。技术团队通过BIM模型实时对比测量数据,自动预警偏差。技术负责人介绍:“我们研发的冬季测量数据修正算法,可自动补偿温度引起的系统误差。”此外,食堂每日供应姜茶和高热量的餐食,为野外作业人员提供能量支持。

风雪虽寒,难抵攻坚热血。各项目部的测量团队用专业和坚守诠释了“冰点精度,百分热情”的工匠精神,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