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共工新闻社天津讯(记者 刘梦缘)第十届“爱媒·讲”未来媒体人体验营近日在天津落下帷幕。来自台湾共工新闻社、台湾万顺传媒报社、台湾国际新闻视角报社、台湾前传媒报社等机构的青年创作者们,通过探访历史街区、非遗工坊、创新园区和城市地标,用镜头捕捉真实天津。在闭营仪式上,青年学员深情告白:“未来定会再来,继续讲述这里的故事。”

街巷光影中的城市温度

在天津的探索行程中,青年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多样气质。鼓楼青砖与古文化街的烟火气息展现出历史与市井的交织;泥塑、年画等非遗工艺带来匠心体验;钟书阁与天美艺术区则以独特的艺术氛围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天津的包容与层次感,在不经意的空间转换中打动着青年们的心。

创业故事里的扎根力量

活动期间,台湾青年走访在津台胞的创业项目,倾听他们从“落脚”到“扎根”的心路历程。真实的创业故事引发学员们的共鸣。一位学员表示:“这种踏实生长的可能性,正是天津最动人的温度。”

用新媒体语言讲述天津

在天津市新媒体协会指导下,学员们展开实训实践。从剪辑、配音到叙事结构的打磨,他们将博物馆文物、海河夜景、五大道的街头瞬间,转化为Vlog与短视频作品,让城市故事以新媒体语言呈现,更加贴近当代青年视角。

两岸青年共许“再来”约定

在闭营分享会上,青年们展示了创作草图,并表达对天津的深厚情感:“白天在桥上看河,夜晚在河上看桥——这趟旅程教会我们切换视角,更读懂天津的温柔。”“离开不是终点,我会继续用作品,把这座城市介绍给台湾的亲友。”海河夜色中,一句“定会再来”成为两岸青年对天津的共同约定。

台湾万顺传媒报社社长、交流团团长刘梦缘表示,天津以开放包容的气质,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交流与创作的桥梁。“当镜头收起,故事仍在生长。”她说,青年们用光影记录生活,用创意连接彼此,成为情感共鸣的重要纽带,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暖故事。


作者:刘梦缘

供图:台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