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善成食品总经理刘蕊的公益人生与“闸利大月饼”的家国情怀 image.png

向“八一”敬礼

(本网讯) 崇敬军人的她,除了喜欢一袭军绿橄榄色以外,还有着军人团结友爱的精气神,那就是与战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及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自己不断前行。在广西首府南宁市五一路,“善成爱心驿站”的醒目招牌,正是见证着这位齐鲁女儿三十个春秋的公益坚守;在龙腾路上,合浦闸利大月饼的运营旗舰店,依然聚焦着这位从“牡丹之都”菏泽走来的她——刘蕊,这位来自山东的南宁善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用“厚道鲁商”的精神基因,在南国壮乡谱写着动人的爱心篇章,而她丈夫家族传承的合浦闸利大月饼,更在中秋佳节传递着跨越地域的温情。

image.png

骆越文化专家解说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1995年的初春,刚从黄河科技大学毕业的刘蕊在北海媒体工作期间,与丈夫驾车途经合浦县闸利镇时,用三份热食救助于饥肠辘辘的走失儿童,开启了她与壮乡特殊的不解之缘。次年同一片土地上山脚下拾得弃婴的故事,更让闸利镇的乡亲们,记住了这位山东女子的古道热肠。时间来到了千禧年的时代浪潮中,刘蕊敏锐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机遇,在南宁创办的超市不仅成为创业起点,更成为她践行公益的平台。精神失常的流浪者收到持续数月的爱心餐食,寒冬里的安徽流浪老人获得月余免费食宿,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在南宁马路两边、桥底街头,都凝结成为了温暖的城市记忆,让这些弃婴与她有了不解之缘。

image.png 

似乎老天专门安排的一样,刘蕊陆陆续续在山脚下、马路边、垃圾堆……收养了五六个弃婴,虽然,现在弃婴均已成年,但从孩童到少年,再转变为成青年,这个蜕变过程,足矣让一个普通家庭捉襟见肘,家徒四壁,幸亏有这个善成食品超市,才得以让所有孩子不至于失学。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公益情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产生了深度联结:每年中秋,刘蕊都会带着丈夫家族企业——合浦闸利酒家生产的闸利大月饼走街串巷。这款传承百年工艺,选用本地农家种植的优质原料,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的“舌尖上的团圆”,在她的推动下成为传递温情的媒介。2019年中秋,她单日送出300余盒闸利大月饼,让孤寡老人在传统佳节尝到了“家的滋味”。曾有街坊劝她“不必对乞丐用心”,她却执着追出数百米,将月饼塞入流浪者的行囊。

image.png 

在公益实践中,刘蕊始终秉持鲁商“经世济民”的精神内核。即便在房地产行业鼎盛时期,她仍坚持将收益投入公益事业,办公室常年设在简朴的老居民楼,交通工具只是一辆老式电动车。疫情最严峻时,她带领20余名志愿者,坚守金凯社区核酸检测一线,用行动诠释“厚道鲁商”的时代内涵。近年来,刘蕊先后参加“南宁绿城之星、南宁大爱之家、南宁玖誉城、广西一起志愿服务队、南宁绿色家园”等公益组织开展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image.png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份善行的传承源自优良家风。其父早年收养孤儿的大爱精神,在刘蕊身上得以延续:她将父亲收养的男孩培养成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如今,这个四口之家全员向党组织靠拢,刘蕊本人更是入党积极分子,她已多次递交申请书,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丈夫作为人民教师言传身教,两个孩子皆为青年党员,生动演绎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

image.png 

值此中秋临近之际,承载着刘蕊家族公益理念的闸利大月饼再次飘香邕城。这款融合齐鲁诚信精神与壮乡人文特质的非遗美食,既是团圆宴上的美味担当,更成为爱心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文化符号。正如刘蕊所言:“每个月饼都饱含对土地的深情,正如每份善意都应找到归宿。”当传统美食邂逅现代公益,奏响的正是中国民营企业“达则兼济天下”的时代强音。

责编 华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