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4月27日电(翟学瑶)“全段水稳摊铺完成,沥青即将进场铺设!”中交一航局城建公司航空港灵润路项目现场的凌晨,听着摊铺机的轰鸣与压路机的低吼组成的交响,项目经理江振华欣慰地向大家宣布了这条消息。“中标后我们立即部署了‘快速启动’计划,在12小时内将人员组织架构确定好,24小时内完成项目部布置,48小时内结束施工范围附属物调查,全力以赴为破土开工争分夺秒”。项目生产节奏始终紧迫感拉满,对于前期的系列节点,江振华记忆犹新。
航空港灵润路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南港,临近先进制造业园区,最大的使命就是及早助推属地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带着以时间创效益的“胎记”诞生的,备受属地社会各界重视。征拆是动工前的头号大事,项目覆盖范围内存在大量民房、果园和农田,征拆情况复杂困难,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征拆,项目部策划了“鹰眼方案”,组织人员通过无人机航拍和现场勘探结合的形式,快速锁定全部附属物,并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在30多天内完成了征拆工作,为生产要素进场提供“完美开局”。
开工的号令吹响,项目部带领120多辆运输车、12台挖掘机昼夜施工,交替在岗,通明如白昼的灯光下,原本坑坑洼洼的大地迅速融化下沉,又凝固成平整的路面。由于现场位置偏僻,周边几公里尽是漫漫黄土,施工期间通勤十分不便。“‘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的任务就是开荒,先把路修通,为周边地区的繁荣夯实基础。”生产负责人刘强干劲十足,联动综合办公室为现场人员开辟了绿色通道,定点设置专属班车往返驻地与现场,提供24小时“不打烊外卖”,解决大后方问题,最大限度为争取施工时间保驾护航。为做到工作“紧张有序”,项目部在设立组织架构时,就通过全方位描绘职工性格特点、能力长处,构建起每个人专属“画像”,以此作为分工协作的依据,实现人尽其用。
随着路基的成型,地下管网铺设成了重中之重,管道内包含通讯、电力、燃气等共10条管线,任何一个点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管道瘫痪返工,给施工精度和技术要求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路床和管道交叉施工,最大限度调动起所有工人,运转起全部设备,一切资源都‘燃烧得很充分’。”刘强回忆道,项目部采用一分二、二合一的策略,部署“两套班组、一个标准”,从道路两端向中间推进,激励两边人马比进度、竟质量,为确保两边施工水平,每天任务完成后交叉检验,共同商讨后续施工任务,铆足劲争取早日“会师”。
“想保质提速地完成水稳铺设,必须对传统工序和模式进行革新。”刘强介绍道,水泥稳定碎石层是道路的“承重能手”,铺设工作需要经过摊铺、压实、养护等多重步骤,为了提升效率,项目部采用双层连铺的模式替代传统工法,摊铺机和高精度定位系统铺设后,压路机、洒水车立即跟进进行压实和水养,让工序衔接起来,现场工人也纷纷竖起大拇指:“以前要来回折腾好几趟的活,现在一趟就成了!”项目部还推行各部门工作“一页纸”,把每周工作内容列入清单,由专人负责监督,完成立即销项,在明确的思路、高效的打法下,大家动力满满,热火朝天,快速完成了既定的节点目标。
开工短短两个月后,新摊铺的沥青把路面刷成平整无垠的亮黑色,踏着深黄的泥土,穿过地平线,直通远处的朝霞,仿佛置身天地间一笔写意的墨痕。“我们要一米快过一米,直到正式通车的那天。”江振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