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4月27日电(勾建富)海南的春天是从木棉树上炸开的。当第一朵火红的花苞挣脱灰褐色枝干,中交一航局城建公司海口教育基地项目工地的塔吊便在花影间勾勒出新的天际线。走在回项目部的路上,棕榈树刚睁开朦胧睡眼,唯有木棉擎着满树明艳,像极了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带着莽撞又蓬勃的生命力。

十年前初登琼岛时,我也曾是师傅眼中的“红棉新芽”。记得第一次尝试写报告,熬了几个晚上都没能让自己稍有满意。师傅看了没说话,只是递来一壶凉透的鹧鸪茶。茶汤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他指着窗外被台风摧折却依然挺立的木棉:“写材料和这树一样,根扎得深才能扛得住风雨。”那晚的键盘响到后半夜,噼啪声里裹着海盐味的教诲,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如今我成了撑起绿荫的枝干。那年阿绪捧着支离破碎的民主生活会记录来找我,纸页间还夹着未干的泪痕。我们坐在木棉树下,听椰风翻阅他潦草的笔记。“批评意见不是描红本”,我把他写满文字的记事本推到他面前,“要像解剖台风路径图,直抵问题气旋中心”。暮色渐浓时,他忽然指着满地落红:“师傅,这花砸在地上都这么响,是不是提醒我们发言也要掷地有声?”

看着年轻人们褪去青涩,就像目睹木棉蒴果在四月裂开。去年公司宣传竞赛,被评为“最佳故事奖”的小李,也曾面对写稿件不知所措,甚至急的夜不能寐,心力憔悴,如今已能带着比他小一届的新生在“文山会海”里从容穿行;被调到公司总部的另一个徒弟,经过项目和公司两个层级的熏陶,专业能力也不断提高,年底考核时也被评为了“优秀个人”。

在这春去春又来的时光里,木棉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就如同今年刚入职的小刘,他带着满心的憧憬和期待,却在初次接触实际工作时陷入了迷茫和困惑。那紧皱的眉头,就像当初的他们一样。我把他带到那棵熟悉的木棉树下,告诉他我们都曾如这初绽的木棉花,有过懵懂和迷茫,但只要坚守初心,努力扎根,总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

而我,在这一次次的传承与教导中,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责任的重量。每一朵木棉花的绽放,都离不开枝干的支撑和滋养;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前辈的引领和鼓励。我愿像那棵木棉树,在岁月的流转中,为更多的年轻人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让他们在风雨中历练,在阳光下绽放,续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海南的春天,因木棉而更加绚烂;我们的事业,因传承而充满希望。在这木棉花开的季节里,我期待着更多的年轻人如木棉般热烈绽放,这些年轻的身影在春风里扎根抽条时,必会开出比木棉更炽热的花朵,照亮碧波之上的万里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