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绝非年夜饭13.png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传统的盛大节日。为了和全家人一起贴春联、吃“团圆饭”,一起在午夜12点燃放爆竹、获得压岁钱,一起去辞旧迎新。这种大孝情怀自古以来能够延续至今,实在要感谢先祖的恩惠和上苍赐予的难得机缘。

过年绝非年夜饭255.png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性的释放,中西文化的碰击与交融,再加之“金钱至上”理念的追捧,难以掩饰的各种虚荣泥沙俱下,迅速的撞击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大堤,不少地域出现了溃堤、坍方甚至大决口,严重的威胁着中华传统文化大堤的抵御耐力和坚实防范的基础。

过年绝非年夜饭649.png

就拿2023年春节来说,三年疫情,那些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的在外游子,依仗疫情全面放开的形势,千方百计赶回久违的老家与亲人团聚,为了赶在腊月三十前到家,可谓是历尽辛苦。

纵观而今,大年三十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已经成为国人的“春节套餐三大件”,外加上一道孩子们的可口菜“压岁钱”,就算是过了个好年。

可到了大年初一清早,问题出现了。

其一,孩子们回到自己小家(屋),要睡一个“自然醒”。

其二,清早第一碗献给先祖的“侍奉饺子”,无人问津了。

其三,回家给老人磕头拜年的礼俗忽略不计了(这种场景只能在影视剧看到)。

初一清早不到7点,邻居赵大妈过我们家谈起上面的这番话意,我知道她想要说什么。因为,他们家向来注重家教礼俗,对于家中男女老少的礼数,赵老爷子在世时是严于律己而且不许家人不遵礼数而乱说乱动的。尽管如此,他也并非死守孔孟之道,而是注重用“礼义廉耻”的道义去传递传承孝道文化。

赵老爷子比我年长几岁,兰州大学科班毕业,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前些年我从深圳回来在家休息时,免不了时常一起坐坐说话,倒也有几分说话投机的交情。尤其是到了年节,难得在一起时,就要提及一个老话题:过年绝非团圆饭。

在这一点上,我是提问者,他是遵章讲授的老师。谈论到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春节,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归宿点。春节大家聚在一起为什么?为了祭祀先祖的恩典和家族门第的香火传嗣。尽管现在绝大多数人家没有了家庙祖祠,但只要走进客家、瑶家、苗家等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就截然相反。无论是年节,无论是吃饭,只要有酒上桌,端起来必先敬天地,敬父兄,敬朋友。这种极盛的传统礼节,就是孝道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延续。为什么到了汉族这里,这些礼仪和孝道就越来越少了呢?

过年绝非年夜饭981.png

记得五六十年代时,我们尽管生活虽然不富足,但大年三十饺子出锅的第一碗,一定是放上双筷献在饭桌上供奉给老先人(也有同时敬奉灶王爷的)。大年初一也不许睡懒觉,必须天不亮就要煮饺子,先把第一碗供奉给老先人,大家再去接着吃饺子。然后,就是依次排辈分给家中最长者磕头拜年。给老人和父母拜完年,才是兄弟姐妹们的时光。

初一,大家要相互走动,去给大伯大妈、叔叔婶婶长者拜年,孩子们也会像在家中拜年时一样,收获红包、压岁钱。这种讲究,讲的就是礼,讲的就是孝。

想到这里,看看身边几乎没有人再去谈论春节初一给老人“拜年”,更别谈什么给父母下跪磕头。同时,也没有了去给自己就近的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拜年,少了这番亲情,没有了这种传播孝道的礼仪和情怀,那么,中国春节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春节套餐三大件+压岁钱”,过年又有什么家风祖训可言?如此过年,岂不是民族优秀文化在传承上最大的失败,在弘扬上的最大阻断吗?

想到这里,我认为我们原先的谈论是有意义的,至少在我心里是不忘的、难舍的。

过年绝非年夜饭1422.png

作揖、下跪、磕头给老人拜年,并非封建礼教,而是感恩戴德的礼仪,一种知恩感德的敬畏和回报。连这一点都做不好,你在老人百年后的磕头流涕又有何意义?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亦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之根本。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我们自然是责无旁贷、责任在肩。

中国的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孝悌为修齐治平基础。当然,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或尊敬。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若无礼敬必乱。敬父母兄长名曰“孝弟”,礼敬一切名曰“行仁”。这是修身至平天下一贯的路线,从始至终,有先有后。

人知礼敬,才行孝悌,人皆有父母,彼此一礼,自然礼敬一切,普遍行仁。既行孝悌,是知礼敬之理,那侵犯长上的事,是无礼不敬动作,孝悌的人,深以为耻,就少有这样事了。再凡不守家庭规矩,破坏社会秩序,违犯国家法律,都非礼敬行仁,是名作乱。因这些事都有级层主管,深耻侵犯长上的人,再去为非作乱,是不可能的,这是治安的根本办法。

过年绝非年夜饭1875.png

孔子、孟子、荀子都在讲孝。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核心;孟子反复强调孝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荀子的社会理想是富国安民,认为“兴孝悌”是安民、安政的重要措施之一。《24孝》阐释了儒家“礼”的内涵和要求,其中的“五孝”即是标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由此看来,孝的本意是善事父母,其中,重点在事生,奉养,而其次在送葬和祭礼,追念父母和先辈。儒家强调,对父母之孝要提倡“祭之以礼”,而“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的关键在于崇敬和守时,核心要以崇敬的态度记住父母和祖先。这就是父母教育我们为什么在年节享受团圆、享受美味佳肴时为什么先要为“追念父母和先辈”而敬奉第一碗的道理。

过年绝非年夜饭2181.png

既然中国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是弘扬孝道,赡养老人;修身养性,融合家庭。如果家家都重视孝悌文化,人人都讲求孝道文化,中国的民族精神就会长存不衰,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有希望,中国人民才会以更加伟岸的身姿, 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忘初心,始于足下,我们应该为之而践行,为之而鼓与呼。

过年绝非年夜饭2321.png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美德,也是家风。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造就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而“礼、义、廉、耻”如同四根维系江山的绳子,缺一就会导致国家倾覆。礼义是用以治人的,廉耻是用以立人的。所以,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过年绝非年夜饭2553.png

由此看来,颂扬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祭祀先祖恩典,祈福国泰民安,祝愿阖家团圆,企盼五谷丰登,这才是中国春节之魂。(鲁华 唐先林)

监制:许衙评  编审:李玉琴  责编: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