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鹏书法艺术展”于2022年8月27日在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宗娅琮博士主持,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先生致欢迎词,并由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先生,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可染画院书法篆刻院名誉院长徐锡澄先生,中国文联主席团原委员、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罗杨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广馨先生,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协原副主席王德恭先生等先后致辞,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江家福先生宣布王云鹏书法艺术展开幕,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
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先生致欢迎词(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馆长潘震宙先生致辞(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江家福先生宣布展览开幕(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王云鹏先生作品捐赠李可染画院仪式、李庚院长为王云鹏先生颁发李可染画院收藏证书与李可染画院研究员聘书仪式,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王云鹏》大型研究画册的首发式。《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王云鹏》是李可染画院重点研究工程《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案例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程的设立旨在更好地发扬“苦学派”精神,建构“中国派”艺术,对当代艺术家及其创作进行系统的案例式研究。
李庚院长为王云鹏先生颁发李可染画院研究员聘书(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王云鹏先生作品捐赠李可染画院(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王云鹏先生作品捐赠李可染画院(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王云鹏七岁始学习书法,七十多年的翰墨耕耘,成就了潇洒飘逸、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鹏体草书”。其艺术特点是“美、神、容、简、放”等几个方面,核心是表现书法艺术的通达之美。其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及众多国内外机构、友人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王云鹏》大型研究画册、《鹏体草书艺术与欣赏》、《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王云鹏》等。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西沐介绍,王云鹏先生在当今中国书坛可谓是独立特行,最适合他的称谓是大众书法家。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大众中走来,又用一生的体悟精进书法艺术,来服务大众;另一方面,坚守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理念,用传统书法文化滋养人们的生活,用优秀的书法艺术美育大众。因此是典型的把书法艺术写向祖国大地,写给大众、服务大众的书法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王云鹏》大型研究画册首发(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王云鹏书法艺术的不断精进与他的人生历练密切相关。他在七岁上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学习用毛笔写字,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他的家乡,毛笔是唯一正规的书写工具,可见书写习惯与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之后,王云鹏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后又任大型企业的领导,随后又在国外游历学习近十年,这种人生的阅历使他在体悟与认识书法艺术及精神的过程中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更为深入的体验及更为丰富的素材。王云鹏指出,无论楷书、行书、草书,无论哪家哪派,只要好看、好写、好认,都吸收过来,然后再加以创新,和谐统一在自己的艺术风格里。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云鹏对于书法的学习、探索与认知沿着其人生的轨迹前行,从未中断过。再加上中西文化的对比与冲击,使他更为深刻地认识与体验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问题,以至于到了人书俱老的年龄,他正在走向从容、自如与通达的书写。王云鹏正在以一种更接近艺术本体的,以其特有的质朴、自如、从容、“放下”的心态与状态,以更加自由的本真来贯通人生、社会、现实与艺术的关系,在领悟与体验中漫行。
王云鹏先生致答谢词(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这次学术展,是王云鹏在七十多年的翰墨耕耘中,苦行探道、不断学习和感悟的一次检阅与总结,展览作品展示了他在师古与创新、追求和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即美、神、容、简、放等几个方面,核心是表现一种书法艺术的通达之美。
展览开幕式现场(李可染画院美术馆提供)
参加开幕式的专家认为,王云鹏在书写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揭示了一个规律:在世俗社会中,只有放下,艺术的精神才能独立、才能站立。八十开外的他对既有的生存条件与状态已很满意,唯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生命更加有意义。书写或是书法艺术使他找到了一条让自己放下的生存状态,以及通过不断地奉献使生命勃然的路径。坚守书写不为自己谋私、不为一己取利,在淡泊中奉献,在隐忍中燃烧自己、服务社会,这时艺术的灵性才能在世俗的迷乱中醒来,伴着心跳的节拍飞扬。当书写真正成为一种心性的表达,人格的力量就会随着笔墨的张扬传递出精神的力量。关注民间,向民间学习,从民间来走向为大众的美育服务,把书法艺术写向祖国大地,为大众鼓与歌,这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担当。
据悉,王云鹏书法艺术展在本月30日结束。
责任编辑: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