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华敬方
“买房的时候,小区对面有个美景如画的公园,楼盘宣传说打造养生休闲的闲暇生活方式。现在房子卖完了,公园也成了残垣断壁,还封闭了,也不知道归那个部门管理……”日前,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即墨区灵山街道即发金色华山小区对面,有一个7年前就建成的水景公园,但不知为何,封闭数年,破败不堪,“占地这么大的一片公园,破败成这样,真是让人心疼”。对此,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工作人员表示,此处公园由政府投资建成,已通过青岛即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外包给第三方。但是,青岛即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表示,此事与他们无关。

如画水景公园残垣断壁,封闭成“无人区”
5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该市民所反映的公园附近。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公园位于即发金色华山小区南门正面,用高约2米的铁皮围挡,完全封闭,无法进入,门口周围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干枯的枝叶也不少。

公园门口东侧还有一处用木栅栏和铁丝制成的围挡,但是都已经被人为推倒,越过这处围挡,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平台,有十几阶台阶,连接水面。

记者随后使用无人机查看公园内部情况,该公园面积很大,一半是游园,一半是湖。通过公园的布局,很容易能想象出当初的美景。

只是,根据无人机的拍摄画面,公园内许多防腐木制成的木栈道损坏严重,护栏扶手大面积倒塌,许多大理石砖脱落。继续向南150米处有一处防腐木搭建的吊桥,距离水面高约5米,桥上木板也已经变形或断裂,看上去非常惊险。


在公园内部的东侧,有一处建在水面前的观景台,能看到,大多数的护栏都已没了踪迹,仅剩下四根木头柱子,孤零零地竖在那里。
记者在公园门口采访到一名下班回家的小区业主,该业主告诉记者,她于2017年搬到了这个小区居住,搬过来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家门口就是一个很大的水景公园,才选择了这个小区。但是,她刚刚搬到这里没几天,公园就完全封闭了,到现在已经封闭了将近4年时间。

另一处观景台,半数护栏倒塌
“之前没封闭时,我朋友住在这里,他在公园游玩时给我发的照片和视频,我当时看了觉得风景真美啊,冲着这个,我搬了过来。”刘女士告诉记者,自从这里封闭以后,平时休闲健身只能向北开车5公里到另一个广场休闲散步,“真的是希望公园能够早日修复,这么大的一个公园,这样封闭的确实是太浪费了,希望能早点修复,让我们小区居民早日在家门口就近游玩健身。”


小区另一名业主表示,7年前建成的公园,曾吸引不少业主前来买房,当时这个公园人声鼎沸,非常热闹,但是后来由于缺失管理,才变成了如今这般景象。
带着疑问,记者与开发商青岛即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即发金色华山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南面的公园和即发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随后,记者与该公园所在地的即墨区灵山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介绍,因镇街合并,灵山街道只接管了所有合并范围内村庄的行政职能,目前该公园的管理职能,还在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记者又与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找到该区域的负责人与记者联系。随后记者接到了一名张姓工作人员的回复电话,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园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给青岛即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管理,后来即发地产又将该公园的管理权承包给了个人。
这名张姓工作人员介绍,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承租方未能尽到管理义务。4年来,管委一直在跟即发地产协商,要求即发地产与承租方尽快解约,早日将管理权收回到高新区管委,但是因为即发地产与该承租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一直拖到了现在。据该工作人员说,管委将管理权收回后,将根据航空产业园规划及发展情况,对原水景公园重新规划打造,计划打造成航空主题公园。
当记者再次尝试与青岛即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系,求证上述问题时,拨打了多次电话,均无人接听。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