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3月22日电(记者 廖红麟 报道)3月16日至22日,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华文新媒体人齐聚广西,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联合广西中华文化学院举办的海外华文新媒体高级人才研修班。
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员们仔细聆听,大家深深被广西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将教学搬到现场。先后参观了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赋能中心、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区、京族博物馆、大清国一号界碑、中越友谊公园纪念碑、东兴侨批馆和“北港故里"历史文化中心等,真真切切感受到广西独有的多元魅力以及对外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
广西是民族之乡,多元性民族文化让人陶醉,它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让人在探索中感受到无尽的魅力与惊喜。
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之一、香港共工新闻社记者廖红麟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融通中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广西,主动传播广西声音,让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广西,走进广西,让广西这块瑰宝走向世界。
记者:廖红麟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