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3月21日电(杨建国)“阿姨,祝您女神节快乐!”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技术员曾令杰刚刚拨通跨洋视频电话,办公室的同事们便一拥而上,“阿姨您放心吧,我们在国外并肩作战,都是令杰的家人。”笑容溢满了整个屏幕。
“不仅要建工程,更要筑‘家’!”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项目经理刘远森介绍,团队在南太市场扎根了数十载,在“家文化”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了“凝心聚团队,融入求共赢”的文化理念,“只有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让大家消除顾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23年9月,项目团队再次进入巴新西高地省市场,筹备哈根城市道路项目。此前,为支援其他区域项目建设,哈根原有营地的大部分设施已被拆除并调拨至其他省份。如今,面对几乎为“零”的生活保障,职工们难以集中精力开展工作。恰逢10月换季,流感肆虐。经过商议,项目部决定从国内聘请全科医生,为职工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并依据中国人体质调整用药方案,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另一边,工会主席闫嘉彬紧盯营区建设,办公区安装无线网络,食堂配备国内厨师,健身房、篮球场等娱乐设施也先后上马。原本简陋的营区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有了家的模样。
在打造项目“大家”的同时,闫嘉彬也始终惦记着职工们的国内“小家”。2024年春节,闫嘉彬延续项目传统,组织第四届“越洋拜大年”视频连线活动,向职工家属汇报项目进展和职工的工作成绩,同时了解职工家庭的困难,告知职工的休假安排,努力争取职工家属的支持。“闫主席,家里一切都好,上次您帮忙咨询的孩子上学问题也解决了!”视频那头,职工家属的笑容让闫嘉彬倍感欣慰。
万事俱备,2024年3月,哈根城市道路项目正式开工,更多的属地员工投入了项目建设。闫嘉彬意识到:“项目部这个大家庭不只有中方员工,外籍员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根据岗位,项目部制定了“国内导师传帮带”机制,同时还利用工歇组织专项技能培训,帮助属地员工掌握一技之长。
除了工作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心连心”也是项目团队的思想共识。属地员工塞米跟随项目部工作7年,在中国师傅安全员刘顺年的带领下,他从一名普通的属地协调员一步步成长为安全主管。在得知他与属地秘书希拉互生情愫后,刘顺年化身红娘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段姻缘。两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但经济拮据让新房成了难题。项目部决定让他们把家安在项目部,用集装箱拼起了一个温馨小屋。入住当天,项目部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塞米夫妇感动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项目部就是我们的家人!”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或属地节日,项目部还会精心筹备文体活动,邀请属地员工一同庆祝。大家一起品美食、唠家常,欢声笑语不断。以属地员工为桥梁,项目部也与属地学校、警局、医院等建立了联系,通过定期开展联建活动不断扩大“海外之家”的边界,成为了争取属地社会支持工程建设的重要纽带。
从国内到海外,从巴新到斯里兰卡,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以心交心,筑起跨越山海的心灵家园。中国、巴新、斯里兰卡三国建设者组成的“联合舰队”南征北战,在“一带一路”上,不同国籍、文化的人们携手同行,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