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专题电(记者 续炳义)“聚侨兴邵·海外华文媒体邵阳行”活动举行。来自法国、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5名海外媒体代表走进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邵阳蓝印花布保护性生产基地等企业,沉浸式感受邵阳多元文化之美和活力邵阳的发展之美。
7月18日,香港《共工新闻》社记者了解,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邵阳蓝印花布”进行开发、利用、传承、保护、教学等高 新技术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8 月,注册资金人民币 3272 万元,位于邵阳县高新产业开发区内。2016 年,在原生产规模的基础 上,投资人民币 2.2 亿元,建设“邵阳蓝印花布”保护性生产基地项 目,占地约 100 亩,总建筑面积 46000 多平方米,公司主营业务为 三个板块,分别是邵阳蓝印花布的传承、生产与销售,非遗文化旅游, 中小学生非遗文化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主要产品有蓝印花布服饰、蓝 印花布居家饰品、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等。公司采用“非遗+”行动计划, 通过“非遗+扶贫”、“+研学、+景区、+文创”等方式,在传承非遗 的道路上,不断的研发与创新,把邵阳蓝印花布由原来的传统手工小 作坊发展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非遗产业化经营 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湖南老字号” 称号、湖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国民族特 需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传统文化保护发展项目、 湖南旅游文化产品购物示范点、湖南省特色旅游商品、湖南省巾帼农 业扶贫示范基地以及湖南省巾帼巧手创业就业基地等荣誉。

邵阳蓝印花布作为邵阳县唯一极具当地传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借势天子湖生态旅游区知名旅游目的地战略机遇,通过水上交通联动 县城及沿线数十个村庄,围绕湿地生态保护性开发和乡村振兴两大发展目标,公司将投资 2.8 亿元在天子湖生态旅游区望江村打造独具邵 阳本土风情,集休闲观光、非遗文化传承、民俗游乐、情景商业、休 闲度假于一体的蓝印特色小镇。主要建设内容非遗特色文化工坊及农 耕文化手工制作坊、蓝印文化特色街区(农家庭院、高端民宿酒店、 小吃一条街)、文创产品的研发和非遗展示台、内湖的水上乐园及水 域开发利用、望江湖村美丽乡村建设、非遗特色研学、农耕文化体验 实践基地、非遗文化休闲特色村落、康养中心等服务配套项目等。项 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上千老百姓共同开展乡村旅游。与此同时,蓝 印花布的原材料种植、产品加工制作及当地的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也是 带动村民增收、造富一方的主要源泉。

邵阳县有 2000 多年的建县历史,属革命老区县。邵阳蓝印花布 又称豆浆布,是一种用石灰豆浆防染花靛蓝色的双色布。深重的蓝, 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显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据史料记载:唐贞观时期,邵阳境内棉纺织业兴起,邵阳人在苗瑶蜡染的 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至明清,邵阳县由于水 陆交通发达,资江直抵长江,一时商贾云集,成为华南、西南地区最 大的蓝印花布生产、染印、销售中心,邵阳县也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 之乡。

近年来,为壮大非遗文化发展,邵阳县委、县政府秉承保护与传 承并重、挖掘与整理并举、展示与展演并驱举措,设立了 1000 万元 文化事业与产业专项基金,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驶入快车道。2008 年,邵阳蓝印花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系列产 品通过传承保护发展,系列产品已走进了德国、美国、法国等多个欧 美国家,惊艳世人。在国内的敦煌、大理、张家界、韶山、凤凰、崀 山、长沙雨花非遗馆等 40 多个景区,设有邵阳蓝印花布作品展馆及销 售点,年销售收入接近 1 亿元。
作者:续炳义 系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KGonGcn.com)”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400-8073-99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Vgong@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