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工作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使命愈发重大、意义愈发深远,其有助于推动前沿科技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科技发展红利。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土到西南边陲,一场跨越山河的“科普长征”正在中华大地上展开。在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不仅致力于产业化落地,更加坚持科技向善,让科技的温度跨越城乡差距、能力边界、残疾障碍、语言壁垒等鸿沟。

AI+教育:跨越城乡差异与认知边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这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大讯飞用AI技术推动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鸿沟,帮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的第五中学,教师正在使用智慧黑板为学生授课,课堂上科技感十足。这块科大讯飞AI黑板不仅是一块写字板,更是一个智能教学助手,它可以运用声场均衡技术,将教室前后的声音差别控制在5分贝内,确保后排同学也能听得清授课内容。黑板同时采用了防眩光显示技术,让位于角落的学生看清黑板上的板书。

更重要的是,这块黑板使用的AI技术让普通老师拥有了“超能力”:讲授诗词时,虚拟诗仙“李白”穿越时空与学生互动对话;教授数学时,虚拟数学家“刘徽”可以生动阐释“方程术”与现代消元法的关联。在AI技术的加持下,学生提问率从16%增长到73%。同时,这块智慧黑板还拥有“一键生成教案、课件”,自动生成教学分析报告等功能,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能帮助老师精准掌握教学效果。

让黑板变“聪明”,源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持续优化。据介绍,今年1月发布的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经过两次升级后,在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讯飞星火大模型是我国全民开放可下载大模型中唯一的国产算力训练出来的大模型,真正适合中国课堂。目前,AI黑板所属的讯飞“智慧窗”系列产品已在全国4.5万所学校使用,累计应用于1.5亿节课程教学,为1.3亿师生提供“因材施教”解决方案。

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打开科学探索之门,这是科大讯飞开展“科普长征路”的初心所在。而在这条路上,“AI星球奇遇记”全国巡展活动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共设置14个巡展站点,让公众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亲密接触中激发科学兴趣与热情。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是巡展的一站,在这里,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讲解,配合知识闯关、奇思妙问等有趣的游戏,引导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这场巡展同时融入了语音识别、大模型、VR等前沿技术,让科普既富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如今,巡展活动已覆盖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13个省市,行程逾2万公里,吸引近40万青少年参与其中。

2024年11月24日,科大讯飞科普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研究院秉持“科技资源科普化、前沿技术故事化、互动体验个性化”等理念,推出元宇宙分身、未来运动场、科学声探社等多项讲解和服务体验,真正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起飞”。

此外,自2018年以来,科大讯飞携手未来论坛发起“追星就追科学家”公益科普活动,至今已邀请15位学术界杰出代表走进全国各地校园。今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走进雪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为同学们揭开系外行星探索的神秘面纱。葛健告诉孩子们:“科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好奇的心灵都能成为探索宇宙的伟大科学家。”

 

AI+医疗:助力残障和病患跨越数字鸿沟

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85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2025年1月,中国残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助残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助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合。科大讯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用AI技术为残障人士打破沟通壁垒,为基层医疗注入智能力量。

科大讯飞自2017年便发起了“三声有幸”AI公益计划,通过讯飞开放平台技术赋能,向公益开发者提供AI能力,帮助开发者开发无障碍应用。至今,项目已赋能3.3万公益开发者,创造3.8万无障碍应用,服务1404万视听障人士。11岁时,一场高烧夺去了石城川的听觉,自那以后,在石城川的世界里,声音与文字间出现了鸿沟。为了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听障人士与世界沟通,石城川用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开发了“音书”APP。这款APP不仅能够自动生成字幕,让声音转化成可以看见的文字,还可以进行发音训练,帮助听障人士重新开口说话。目前,“音书”APP用户数已超100万,为听障人士提供了数亿次辅助沟通。

2019年,科大讯飞首次发起了“听见AI的声音”关爱听障人士公益行动,旨在使用“讯飞听见”语音技术将语音实时转成文字,帮助听障人士无障碍交流。截至2024年底,公益行动已为听障群体提供超过2亿分钟无偿转写服务。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借助科大讯飞的智能转写技术,让听障观众也能感受节日欢乐。“益耳行动-寻声计划”是科大讯飞在医疗领域的另一项公益活动,为1000位听障人士捐赠“讯飞智能助听器”,帮助他们重新听见世界的声音。

2024年5月16日,科大讯飞与中国残联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并举办了首届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活动共吸引全国30余支科技助残团队参与,产生了诸多富有创意的产品和方案。2025年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科大讯飞凭借在科技助残领域的突出贡献,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在缓解目前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的问题方面,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打造具有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的医疗机器人,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在我们这个乡镇卫生院,只有3名全科医生,但每天要面对几百名患者。”贵州黔东南一位乡镇医生说道,“有了智医助理的帮助,我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目前,“智医助理”可以辅助全国基层医护人员诊断1800多种疾病,为73000余个基层医疗机构提供AI辅诊服务,提供超10亿次AI辅助诊疗建议,帮助基层医生降低漏诊误诊和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在国际医疗援助过程中,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让科学普及之路延伸到海外。2024年11月,在中国援助摩洛哥医疗队派遣50周年之际,科大讯飞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赠了双屏翻译机,支持85种语言在线翻译,其中涵盖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17大行业专业术语,产品定向用于支持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构建起中外医患对话的桥梁。

AI+减贫:跨越就业门槛,助力共同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科大讯飞通过AI持续在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以就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帮助当地村民实现“自我造血”。

科大讯飞曾与贵州毕节大方县人社局签订共建“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合作框架协议,为大方县提供贵州方言标注、图片识别OCR、讯飞听见转写任务等与AI相关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派遣专家对当地群众进行培训等方式,帮助大方县居民学习技能实现长久脱贫。

此外,科大讯飞曾于2021年7月与革命老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签订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捐赠协议,专项捐赠1000万元用于泾县蔡村镇小康村,重点扶持该村毛竹生态保护和“林下”产业发展,并通过拓宽修建林区道路,解决毛竹“下山难”问题。截至2024年底,每100斤毛竹因修建道路能节省砍伐成本7-9元,为超过1420户林农带来净增收入440余万元。近年来,科大讯飞助力当地将泾县毛竹做成“原汁原味”的文创产品,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AI+文化:赋能个体创作,守护方言传承

人工智能不仅是生产力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今,AI技术正在帮助使用者突破能力边界,成为拥有“超能力”的创作者和沟通者。

两年时间,出版两本小说,总字数逾20万字……2025年5月,一位来自广州市的三年级小学生黄探忱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获吉尼斯“最年轻的小说作家(男性)”称号。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创作神器”是科大讯飞的AI录音笔,“每天花35分钟构思,40分钟录音,相比手写和电脑敲字要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录完还能修正文字”,录音笔的语音转写文字功能让这位小创作者更轻松地将奇思妙想转化为文字,跨越了从想法到表达的鸿沟。

方言是反映地域风土的一扇窗口,承载着“文化密码”、饱含着“民族记忆”。讯飞输入法于2017年发起“方言保护计划”,创新方言保护形式,以语音采集为切入点、AI技术为支撑点、语言文化为着力点,助力保护和传承方言。“方言保护计划”开展至今,已加入近100万方言发音人,贡献方言超过170余万条。如今,讯飞输入法可以支持202种方言、5种民族语言的语音输入和2种方言的实时翻译,实现对全国地级市方言语音输入全覆盖。以苏州方言保护为例,科大讯飞通过“方言保护计划”,打通了苏州方言与博物馆文化的融合路径。游客漫步于苏州博物馆中,不仅可以听到亲切又地道的苏州方言讲解,还可以通过“我AI说方言”微信小程序,保存和分享自己说的苏州方言,参与到方言保护计划中。

从“智慧黑板”照亮莘莘学子前行之路,到“讯飞听见”助力残障人士沟通世界,再到“智医助理”赋能基层医疗服务,科大讯飞的科学普及之路串联起了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不同领域,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案例的背后,都是科技向善的生动实践。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之光,在这条科普长征路上,科大讯飞用AI技术和产品赋能千行百业,帮助每个普通人平等享受科技红利。(本刊记者/赵慧颖)

供图:科大讯飞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5年第6期(总第042期)机遇中国栏目

监制:井水清

责任编辑:吴娅民

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