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2月16日电(高宝玲 付雪桐)亚冬会的帷幕已然落下,回溯筹备至今,500多个日夜,时间被拆解成无数个“此刻”,每个片段都有“藏蓝”身影在注解平安。在这漫长的筹备与举办期间,冰城公安民警辅警全员冲锋、无畏风霜,用脚步丈量赛场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赛事的安全之花。没有电子屏幕的距离,只有浸着汗水的工作服与群众衣袖相触时的温度,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冰雪故事”,在亚冬会的舞台背后,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感人的足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数字,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平安故事……
588天,冰壶馆的“台下十年功”
在平房分局民警辅警的记忆里,他们的“冰雪故事”开始得要更早——2023年7月8日,588天前哈尔滨正式成功申报成为第九届亚冬会的举办城市,平房区为冰壶项目举办地。从此,平房分局便进入了“亚冬时间”,全体民警辅警全力打造良好治安环境,为成功举办亚冬会做足“功课”。
平房区冰壶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是在合理利用原冰球馆设施基础上科学改造而成。对这里的各个角落,平房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宋斌都非常熟悉。场馆出入口、安保指挥室、执勤保障岗……每一个点位,宋斌每天都要走上十几趟。
“冰壶比赛时间跨度长、赛事标准高,作为安保人员,我们一定要站好岗。”宋斌介绍,“亚冬会开幕前,冰壶馆安保团队就开始了闭环工作,分局抽调精干警力投入场馆,做精做强安保核心团队,保障赛事安全运行。”
为确保亚冬会冰壶赛事的绝对安全,市公安局提前制定各类方案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安检核验、交通保障等措施,指导场馆安保团队提升内部安全水平,强化指挥调度,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为亚冬会安全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日均17小时,披星戴月归
哈尔滨市八区冰球馆位于道外分局南马路派出所辖区,承担了男子冰球项目比赛。为了做好亚冬会比赛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南马路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在赛事召开前一周就全员上岗。他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都想为赛事的圆满完成贡献一份力量。
深冬时节,清晨的哈尔滨温度低至零下25摄氏度,而此时的南马路派出所民警辅警正承担着场馆外围的安保工作。“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到达八区体育馆了,很多同志都是发着低烧坚持工作,但我们没感到辛苦,大家都觉得很光荣。”南马路派出所教导员赵宇说这句话的时候,刚刚与来观赛的国外旅客打完招呼。
“请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拥挤,保证安全才能开开心心地看比赛。”每到比赛日,场馆每场比赛前后都会有几千人进出,这是执勤民警辅警们最紧张的时候,凌晨一点,执勤警力仍坚持在岗位上。最后离开的观众看见他们挺拔的身影,纷纷向他们打招呼、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一句“辛苦了”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也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大肯定。
每日20000步,“铁脚板”丈量平安
“能够参与此次亚冬会安保工作,是我的荣幸,虽然工作苦了点儿、累了点儿,但能为亚冬会贡献绵薄之力,是无上的荣光。”双城分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王玉飚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笑着说道。
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馆开赛以来,冰球馆的每场赛事都是提前一个半小时检票,王玉飚主要负责安检大棚的观众引导工作。每天,他都提前进入岗位,顶着凛冽的寒风热情地服务观众,积极引导观众安全入场。从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到深夜的万籁俱寂,安检大棚内外始终有他忙碌的身影,平均下来每天的步数都超过了20000步。散场时,他积极引导观赛人员有序离场,切实做到让观赛人员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赛事期间,王玉飚还承担着指挥部夜间视频值守工作,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奋战却依然咬牙坚持。
588天的漫长坚守、日均17小时的辛勤付出、每日20000步的不懈奔走……以他们为代表的冰城公安广大民警辅警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冰雪故事”,用辛苦指数换来赛事的平安指数。亚冬会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后,他们会用无畏的勇气迎接每一次挑战,用热忱的服务温暖每一位群众,让“平安”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在每一个平凡与不凡的岗位上,续写守护城市的动人篇章。
作者:高宝玲 付雪桐
供图: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部新闻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