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滇緬路,再叙華僑情。爲傳承弘揚“嘉庚精神”,日前,由中國僑聯主辦、雲南省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重走滇緬路”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行活動走進雲南。在曆時一周的行程裏,來自馬來西亞、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6家海外華文媒體記者赴雲南昆明、保山、德宏等地,尋訪南僑機工的動人故事,見證雲嶺大地的經濟社會新發展、新成就。
“南僑機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不畏山高路遠的樂觀精神以及自立自強的品格被海内外中華兒女銘記。”在雲南省昆明市僑光小學,一場别開生面的微課堂精彩開講。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通過一封封家書,講述南僑機工投身抗戰的烽火歲月。微課堂開始前,僑光小學的孩子們表演了以南僑機工爲原型改編的《老爺爺的大卡車》節目,聲情并茂再現了南僑機工們深懷愛國情、堅守報國志的感人故事。
1939年,先後有9批共計約3200名南僑機工響應陳嘉庚先生和南僑總會号召回國,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擔負起滇緬公路的運輸和機械維修任務,爲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愛國華僑的精神依舊催人奮進,曆久彌新。
在龍陵松山抗戰遺址,采訪團一行向抗戰英烈敬獻鮮花。在瞻仰松山戰役紀念碑前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時,一個穿梭于“娃娃兵方陣”的小女孩吸引了尼日利亞西非統一商報副社長王淑華的注意。“這個孩子正在給塑像手裏塞糖果,用質樸行動表達着對英烈的敬仰之情。不光是這個孩子,我看到塑像手裏、腰間的搪瓷缸裏都塞滿了糖果,腳下也擺滿了祭品,抗戰英烈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一個人。”王淑華說。
走過惠通橋,踏上有着厚重曆史的滇緬公路,多次參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行”活動的華盛頓中文電視台副台長袁豔說,在之前的工作中,自己曾爲那段特殊的戰火歲月做過專訪節目、拍過影視作品。“這次來到雲南,瞻仰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瞻仰龍陵松山抗戰遺址,依舊被他們的愛國情懷所震撼。”袁豔說。
“講好南僑機工的英雄故事,傳承好英雄寶貴的精神,是對南僑機工最好的緬懷。”新加坡眼智庫主席孫俠說,通過重走滇緬路,自己對愛國華僑的精神品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把南僑機工的故事更好地講給世界聽。
雲南保山是國内重要的咖啡生産基地,采訪團一行品嘗了保山小粒咖啡後,對其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特點贊不絕口,表示要爲保山咖啡走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出一份力。
生機勃勃的昆明鬥南花市人聲鼎沸,商品琳琅的中緬邊境瑞麗口岸遊客如織,邊境村寨的“僑胞之家”便捷溫暖……采訪團成員感歎,雲南美麗的風光、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日新月異的發展成果讓人難忘,“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令人期待神往。“我們聽八旬老者回憶過往,也看到孩子們朝氣蓬勃。我們在雲南,不僅追尋曆史,更看見未來。作爲海外華文媒體人,我們将發揮自身優勢,将所感所悟精準傳播,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向世界傳播好中國故事。”袁豔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3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