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少不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了解到现代农业举措的实践进展,深入分析“农业现代化的资源要素如何优化”问题,指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劳动力”,“知识、优质劳动力怎么到农村去,国家和各级政府也要有一些政策和导向支持”。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谈到从扶贫到振兴,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总书记叮嘱,“到农村做什么、怎么做,要有一些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要真正做到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心系基层、情系人民。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察民情、听民声、看变化、谋发展;写回信,鼓励青年人投身农业强国建设;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引领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回望总书记的“三农”牵挂,能够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的深厚情怀。

2023年4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首站就来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总书记踏上浮排,边走边看,赞叹眼前景象“真是翻江倒海”,指出“我们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吃粮食,吃陆地上的食物,还要靠海吃海。”

5月,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总书记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6月,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仔细察看小麦、辣椒长势,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总书记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总书记从“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关键举措”、“要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三个方面,对“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问题”作出深刻阐释和战略部署,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8月,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强调,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光伏等产业园区,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9月,总书记赴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北极村的民宿小院,总书记向乡亲们了解当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情况,“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

10月,江西上饶王村石门自然村,古樟、苦槠、枫杨倒影青翠。总书记亲切地对村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11月,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一片农田。田里,冬小麦已经出苗,一片葱绿,长势喜人。“墒情不错。”总书记赞道。一旁的菜地里,一棵棵白菜饱满青翠,总书记俯身摸了摸菜心:“已经长实了。”总书记叮嘱:“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党的政策好就是要让老百姓高兴。要组织安排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奋进方向,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加快转变,广袤乡村展现欣欣向荣新气象,亿万农民正满怀信心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