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 (云南师范大学)

12月13日,据抖音用户“珍德士泥鸭”视频分享,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中再提及孟羽童。董明珠称当时在实习生节目中是看中孟羽童勤奋,选来做秘书,可在工作中不尽人意,且只想着用格力平台自己当网红,在公司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她在会议中还称,只想着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钱不应该是大学生的梦想,钱是奋斗的结果。(12月14日 蓝鲸财经)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大部分网民力挺孟羽童,将其视为“打工人”并与其共情。一时间“老板画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上班不为钱为什么”“吃饱才能谈梦想”等言论占据各社交媒体。但冷静下来思考,“老板”董明珠和代表了“打工人”的孟羽童双方无非是立场和格局的问题不同,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其做法和说法都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对于董明珠来说,做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其品牌走向世界,科技引领世界。她的立场和格局已经上升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在没有“赚钱生存”的刚需后,其追求“形而上”的情怀价值,是合理、能够理解的。而孟羽童代表的“打工人”,和大部分平民百姓一样,还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或社会需要而付出劳动,首要追求赚钱,这本身也无错。

双方的目标不同,董明珠的期望孟羽童不理解,孟羽童的需要董明珠也无法马上满足。

此类“老板”与“打工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下级关系,对工作双方都有不利影响。为实现共赢发展,一方面,“老板”需要深入“打工人”群体,了解其需求,尊重其对于“赚钱生存”的迫切要求,切勿将自我价值和情怀强加于其身上,只有将根深扎如泥土里,企业才能向上生长。而对于“打工人”,在工作环境中反抗不公平和“压榨”的勇敢值得肯定和鼓励,但莫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