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新闻社记者|阿则日合

两地通关在即,香港率先打响“抢人大战”。1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新设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亦同时接受申请。同日,创新科技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优化措施。

有网友当天在社交媒体贴出获批的入境处文件,称申请“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后只等了4小时就获批,笑言是“全网首个”获得该签证的人。

据入境处网站介绍,此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递交的签证/进入许可申请,入境处在收到全部所需文件后,一般需时四星期处理,而现在只用四个小时。对此,网友戏称香港政府为了抢人才“发狂了”。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向来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想去发展的城市,如今却要“躬身请人”,着实让人感到意外。但看了香港近两年人才流出情况后才发现,香港“抢人”已经到了不得不抢的时候了。

香港加入“抢人大战”

实际上,内地城市“抢人大战”早已白热化。自2017年武汉市放出“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的豪言后,已有中山、青岛、杭州、沈阳、南京、无锡、重庆、郑州、成都、上海等50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从落户门槛,打折购房到创业补贴,各大城市下血本拼速度、拼福利抢人才。

但香港“抢人”的动作明显迟缓,在以往港府施政报告中,2019年几乎没有涉及“招揽人才”或“吸引人才”的内容,2020年只有在结尾处提及“吸引人才”却没有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的施政报告将“吸引人才”列为独立小节,并提出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从2000个增至4000个。

2022年10月,新上任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直言:“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由此香港也加入“抢人大战”。

为抢到优秀人才,香港接连放出大招,首先取消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然后又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 250 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为期两年的通行证,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000人。

同时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延长工作签证年期,人才获聘后可获发最长三年的工作签证。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

与过往的以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为主的做法不同的是,香港此次选择主动出击,在驻内地和海外的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甚至通过猎头公司有目标地去接洽驻地企业和人才。

李家超曾直言,香港不是要“引入人才”,而是需要“抢人才”。据悉,港府可能已经准备了一些目标人才的名单,或者至少有行业类别的一些名单,然后委托特区政府驻外的经贸办,像猎头公司一样直接去跟他们谈。

除了抢人才,抢企业也在港府的计划之中,为此港府还专门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并从未来基金拨出 300 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香港“抢人”不得不抢

香港选择此时加入“抢人大战”最直接的动力在于人口的流失。港府统计署在2017年曾预计香港劳动人口要到2022年左右才到达顶峰,然而实际峰值在2018年5~7月就到来,整整提前了四年,当时是398.7万人。

而到2022年年中,香港的劳动人口为376.1万人,相比四年前,减少了20多万。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直言: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

而当下香港不仅需要面对国内深圳、上海等城市的人才竞争,还有来自新加坡的竞争压力。2022年9月,新加坡率先开启了“抢人才”计划,推出“顶级专才准证(ONEPass)”,香港后来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被认为是对标ONEPass。

但香港“抢人”的更大动力其实来自于其重振科技创新的雄心。香港虽然贵为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方面却明显落后。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整体表现位居全球第三,但“创新能力”在全部12个指标中得分最低,排名全球26位。截至2020年底,香港独角兽企业仅12家,香港创新及科技产业从业人员仅4.5万人,每千名劳动人口中创科从业人员仅11.56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空心化已然成为香港经济继续繁荣发展的掣肘。为此,2022年12月22日,港府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勾画出未来五至十年创新科技的宏观发展目标和系统战略规划,提出涵盖研发、初创企业、人才和产业发展四方面的发展愿景参考指标,目标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而科技创新没有高科技人才作为支撑,不过是空中楼阁。从港府公布的一系列人才新政来看,条条指向高端人才,与其说是“抢人”,不如说是“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