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7日电 秋雨连绵的豫南平原,信阳淮滨县邓湾乡的稻田里,成片金黄稻穗在雨水中倒伏。村民们望着泥泞的田地眉头紧锁,这些来不及收割的稻谷若再经雨水浸泡,将很快霉变发芽。得知消息后,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豫东南枢纽项目部的志愿者们在国庆假期组成抢收突击队,踩着泥泞深入田间,打响了一场与天气赛跑的“稻谷保卫战”。
面对12户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项目部采用了“责任田”分配机制:将稻田划分为多个网格,两人一组展开流水作业。身穿蓝色工装的志愿者们在雨中弯腰割稻,汗水与雨水交织。一组人负责收割倒伏稻穗,另一组紧随其后搬运捆扎。为提升效率,他们创新采用“错位接力法”,前组收割时,后组同步清理田埂通道,确保运输畅通。
天气预报显示新一轮强降雨即将来袭,志愿者们调整了策略,晨起踏露收割,午间抢晒归仓。工程部的同事们发明“立式捆扎法”,将倒伏稻谷就地立起捆扎,减少稻粒脱落;还有同事则用防水布搭建临时晾晒台。最终在降雨前夜,2.8亩稻田的1200公斤稻谷全部抢收完毕。老农抚摸着干燥的谷堆感慨:“这些年轻人比自家孩子还着急咱的收成!”
抢收结束后,项目部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发现当地缺乏烘干设备,立即协调项目部的柴油发电机为村民提供应急烘干电源;机械团队还改造小型收割机割台,使其更适应倒伏作物收割。这种“应急+长效”的模式,让助农行动从一时帮扶升华为持续赋能。
当最后一袋稻谷运入粮仓,雨点开始敲打稻田。中交一航局的志愿者们裤腿沾满泥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这场抢收不仅守护了农户一年的辛勤劳作,更在秋雨中的豫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企民同心、共护丰收的温暖画卷。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