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共工社全球供稿系统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共工新闻社主管主办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工独家

张宗真:馆长身中三枪后的生死直播与认知觉醒

2025-10-29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扫一扫分享阅读
复制

共工新闻社10月29日专题电(张宗真)

血泊中的手机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生命脆弱时刻,更是一个网红认知觉醒的转折点。

2020年8月28日凌晨2点,台湾新北市林口区成吉思汗健身房门前,三声枪响撕裂暗夜!馆长因失血多达4000CC,逐渐进入昏迷,被紧急送到医院,立即输血,经过长达20小时的手术,7天的昏迷,从死亡线中重生。长庚医院的周医生说这是奇迹。馆长现在右腿中还装着钛合金,右腿比左腿短一公分,走路时依然疼痛。

当天凌晨健身房门口,23岁刘姓男子带着酒意埋伏许久。当馆长结束工作走向座车时,凶手迅速靠近,在19秒内连开三枪。子弹精准命中——右臂被贯穿后又击穿大腿造成粉碎性骨折,有一颗子弹卡在右脚踝。混乱中,馆长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力。他倒地后不断哀嚎,却仍保持清醒意识指挥现场:“帮我开直播!” 这一决定让全球网友目睹了后续抢救过程,满地的鲜血、痛苦的呻吟和急救人员的包扎,全部实时呈现。枪手作案后并未远逃,而是带着装有一把枪与五发子弹的包包,步行前往不远处的林口警察分局文化派出所投案。刘姓男子有多项前科,正是日前对馆长性骚扰的同一人。但案件疑点重重:凶器是黑市价格昂贵的以色列制“小沙漠之鹰”,失业的刘姓男子如何获得?他为何能请得起钟点费破万的王牌律师?这些疑点让检警不排除背后有人指使。

陈之汉并非一夜成名。身高1.8米、体重115公斤的他,以“飙捍”为网名,凭借一身肌肉和全身刺青的彪悍形象,从健身教练转型为网红。馆长在中枪后第一反应不是报警或被动等待救援,而是选择开启直播,这一行为远超常人理解。

从传播学角度看,这一决策堪称“危机公关的奇招”。通过实时直播,他不仅掌握了叙事主动权,防止事件被他人扭曲,更将自身脆弱一面直接呈现给粉丝,激发了同情效应。

躺在血泊中的直播画面,成为他网红生涯中最“真实”的内容。当救护人员实施急救时,镜头记录了一切,馆长甚至还不忘向粉丝交代“弘扬他的精神”。枪击并没造成馆长生命的终点,而是其政治认知觉醒的起点。案发后,他对民进党当局的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2022年11月,馆长公开炮轰:“蔡英文你愧对陈之汉!” 他直言蔡英文曾承诺追查枪击案背后真相却无进展,“到底是谁付钱给黑帮?” 他表达了对民进党的彻底失望和恶心。更大的转折点是2023年8月,馆长在直播中语出惊人地表示:“我现在认定就是民进党开的枪!” 他直接点名民进党“立委”陈明文、余天等人,并痛斥“什么恶心的结构,台湾就这样被黑帮绑架”!

2018年,馆长全力辅选韩国瑜、侯友谊、柯文哲,他们分别成功当选高雄、新北、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全部失败;2020年,馆长反对民进党的电力政策,全力以赴反对废核电、质疑光电黑箱。网友们认为这些极可能是被枪击的真正原因。

枪击案馆长的律师黄国昌让他了解到,陈明文曾为枪手安排了特别接见。网友分析认为这是关键点,这种政治与黑道勾连的真相,可能彻底改变了馆长对台湾政治生态的认知。

令人意味深长的是,馆长在枪击案后的清醒,虽然来得有些迟,却展现了一个草根网红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最终觉醒。他的故事成为台湾特殊政治生态下的一面镜子。此案发生后,台湾媒体人感叹,每当馆长开直播痛斥民进党与黑道勾连,在线观看人数都爆满。

馆长在直播中曾说:“出来做生意一定要没有良心?实话实说难道错了吗?” 这番话,或许正是他对台湾畸形政治生态最透彻的认知、最深刻的觉醒。

作者:张宗真,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澳门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

编辑:熊馨缘

作者:张宗真    责任编辑:李小冉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

  • 推荐阅读
  • 最新阅读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