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江苏电: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物件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成为时代的见证者。江苏滨海县红色文化爱好者张仕军收藏的的四条湘绣条幅,便是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红色历史的生动注脚。它们串联起了民国时期一位民主人士杨芷江、佣工姜忍以及书法家何冰生等人的命运,勾勒出一幅跨越阶级、饱含深情与信仰的革命画卷。一幅湘绣条幅串联起跨越八十年的红色记忆。

(图片说明:四条屏源自湘绣领域的知名机构——湖南李裕章湘绣局,作品“针线密、配色清丽、形神兼备,承载着湖南本土刺绣的工艺传承与文化底蕴)
杨芷江,这位江苏阜宁县的资本家民主人士,身处民国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有着一颗追求光明与正义的心。1940年10月盐阜区解放后,他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参议会工作,先后担任阜宁、阜东两县参议会副参议长。他与陈毅同志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时常以诗相酬答。陈毅同志步其诗韵和诗发表,引发极大反响,杨芷江也激动地步陈老总的《梅岭三章》韵作诗三首,表达对共产党和民主政权的热爱以及抗战必胜的信念。
杨芷江虽身为资本家,却毫无架子,与自家佣工姜忍建立了超越阶级的深厚友谊。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份友谊显得尤为珍贵。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多次大“扫荡”,杨芷江和姜忍并肩作战,共同掩护了敌伪对陈毅的搜捕。他们小心翼翼地安排陈毅的藏身之处,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为陈毅的安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场惊心动魄的营救,不仅为革命保存了力量,更在杨芷江与共产党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不仅如此,他们还救治了一批又一批受伤的新四军战士。在简陋的环境中,他们想尽办法寻找草药,悉心照料伤员,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除了在艰难时刻保护革命同志,杨芷江还将自己的珍贵收藏——清朝李裕章湘绣局的四条湘绣条幅赠送给了姜忍。这四条湘绣条幅,针法细腻、色彩鲜艳,绣面上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杨芷江将其赠送给姜忍,承载着他对和平的期许,既是对两人友谊的珍视,也是对姜忍为人的高度认可。

(图片说明:条屏收藏者张仕军向江苏省军区文史专家详细讲解条屏画表达的意思)
姜忍在那个时代,不仅与杨芷江关系密切,还和民国民主人士、阜宁县书法家何冰生交情匪浅。何冰生,出身书香门第,思想进步,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46年,在盐阜地区阜宁民主政府悼念王若飞及叶挺时,姜忍受政府所托,请何冰生写挽联。何冰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挥毫泼墨,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挽联,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然而,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文革”期间,何冰生因担心被迫害,躲到了姜忍家中。姜忍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何冰生还赠送了一些书画给姜忍,这些书画凝聚着他的艺术心血,也承载着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可惜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破“四旧”的浪潮汹涌而来,为了避免惹来麻烦,这些珍贵的书画不得不被付之一炬,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何冰生在人生的低谷时期,曾写信给毛主席。毛主席欣赏他的才华,尤其是他那一手好字,便推荐他到江苏文史馆担任文史馆员。这一推荐,为何冰生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也让他的才华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图片说明:条屏收藏者和文史爱好者在条屏前合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了2008年左右,姜忍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补贴家用,他无奈之下将杨芷江赠送的湘绣条幅卖了出去,流落人间。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与惊喜。警营红色文化爱好者张仕军在研究当地的革命历史时,对这四条湘绣条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迅速行动,走街串巷,查阅档案,走访知情者,历经多日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姜忍的后人,揭开了这幅湘绣背后尘封已久的故事,从而弄清了这四条湘绣条幅背后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
张仕军深知这四条湘绣条幅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他决心让这些见证了革命岁月的文物找到最合适的归宿。经过多方努力,他顺利找到了湘绣条幅,仿佛那段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革命历史又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图片说明:文史爱好者和收藏者及文史专家一起探讨条屏)
这四条湘绣条幅,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历经战火的洗礼、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杨芷江、姜忍、何冰生等人的深厚情谊,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艰辛与伟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杨芷江、姜忍、何冰生等人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显赫,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信仰与友谊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如同这四幅湘绣条幅一般,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四条湘绣条幅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诉说着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也是不同阶层的人在时代洪流中相互扶持、共同坚守的情谊象征,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撰稿:颜俊杰 责编:韩同瑞)







海报分享